11月12日,网联平台公布“双十一”运行数据,11月11日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

  网联表示,平台平稳保障“双十一”支付体系运行,平台性能和峰值交易承载能力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认可。据网联公布数据,11月以来,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网络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工作稳步推进。支付行业向着更加规范、稳健的方向发展,支付效率整体提升,行业生态更趋和谐。

  作为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网联平台通过连接支付机构和银行,集中处理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从而实现网络支付资金清算的集中化、规范化、透明化。从公布的信息来看,网联平台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检验,“断直连”业务迁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据了解,目前各支付机构已全部接入网联平台,并完成了主要支付业务的迁移。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在网联平台筹建之初,按照“共建、共有、共享”的原则,支付宝就派出了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和经验,支持网联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在人民银行的部署下接入网联平台,目前切量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让全球消费者在‘双十一’当天感受顺畅的购物支付体验,‘双十一’前,我们和银行、网联平台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感谢网联平台和各家银行对‘双十一’的支持。”财付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财付通(微信支付)一直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首批接入网联平台。财付通业务已基本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

  据介绍,网联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云架构体系,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设立了6个数据中心,同时提供高性能服务,以满足支付行业海量的交易需求及高峰值的处理需求。对于网联的交易处理峰值,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交易需要通过网联平台进行转接清算,而市场各支付机构在其自身支付账户内进行的交易,在支付环节不经过银行,不需要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双十一”是历年网络支付的高峰,高峰时点屡次创下全球并发峰值记录,给参与方系统容量、线路带宽等带来极限挑战,是对参与方科技能力的集中检验。从今年“双十一”情况来看,网联平台的处理性能及峰值承载能力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和认可。

  从用户角度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易观资深分析师李子川认为,从第三方支付角度来看,接入网联,支付机构可以节约更多资源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为支付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平安壹钱包CEO诸寅嘉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不但减轻了中小支付机构在银行渠道和系统对接方面的负担,为行业提供更加公平的环境,也有利于行业的开放和良性竞争,使支付机构更有动力向提升用户体验、健康合规的专业方向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杨雷表示,断开直连通道,通过接入网联进行集中清算,银行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服务职能,使得业务开展更加合规,支付风险更好防控,从而让支付交易更加安全、规范,这是银行乐意看到的,也能切实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银行和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实行统一清算,在整体上能够有效缓释每个参与方的信用风险,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于市场参与方而言,统一、集中清算有利于节约行业和社会成本,提高支付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推进“断直连”工作,实现合规清算,是人民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18年11月初,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再次明确了建设网联清算平台的重要意义,网联平台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清算透明度,维护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鹞表示,在“断直连”工作全面开展的首个“双十一”,网联作为新时代的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经受住了这场“大考”,向人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非银行支付机构“断直连”工作的核心步骤,对于“断直连”基本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支付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这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非银行支付风险整治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扭住了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的“牛鼻子”。

  通过网联平台支持“断直连”工作的平稳实施,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市场发展,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站在更加宏观的格局和视角来看,这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