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名者得名 岭南画家林丰俗印象
●张百栋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历来都有以地域、或者风格、或者题材划分流派的传统。而每个流派,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在岭南画派中,每位艺术家都努力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和审美方式,反映自己所喜爱、熟悉的景物,抒写深藏于内心的感受。有的画家钟情于山川河流、风花雪月;有的钟情于花草树木、花鸟鱼虫;有的钟情于动物的憨态、仕女的妩媚。不一而足。而这些富有个性的作品,都深深地铭刻在读者的心中,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以致于只要一提到某一物象,读者立马会说出来某一个画家的名字。
林丰俗教授是我所认识的、为数不多的画家之一。早在10多年前,我写了两本小册子——《风雨过后》和《窗前漫笔》。幸运的是这两本小册子都是由饶宗颐老夫子题签的。当其时我只晓得林教授是潮州人,与他并无一面之缘。一日,我冒昧给林教授写信,提及请他为拙作封面作画的事。真是天助我也!不久,林教授便把两幅画作寄来了:一幅画的是竹、石、鸟,另一幅画的是月下的梅花。自此以后,我曾几次登门造访,品茗海聊。他朴素忠厚、谈吐儒雅、慢条斯理,大有文士的风度。他送给我《岁月留韵——林丰俗山水花鸟画集》《林丰俗——吼远草堂画篇》《当代逸品——当代逸品·林丰俗卷》等。我把这些作品置于案头,常常翻阅,不亦乐乎!我揣摩,对林教授而言,最恰切的精神符号是什么呢?我没有研究,只有印象而已。
林丰俗画最显著的价值取向,我以为源于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和修养。在古代,有诗书画同源之说。苏东坡居士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孔子不也是谆谆教诲他儿子孔鲤说,“不学诧面以言”吗?我们是否也可以说,“不读书,无以画”呢?林教授曾对我说:“我带研究生,首先教他们读书。”诚哉斯言!其画作不仅好看,而且耐看,“浓妆淡抹总相宜”,处处有画外之音,所谓“功夫在画外”是也。你读林教授的画,读他补白的诗文,无不饱含着浓浓的书卷气及文人味。他画里的田园风光,无论是树木映衬下的小屋,还是戴斗笠的、穿蓑衣的农夫;无论是手扶犁耙的耕者,还是山水花鸟;无论是梅兰菊竹,还是岭南果蔬,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融进他的血液里,浸润在他的灵魂中。只要一着墨,便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露出来。欣赏他的画,粗看,仅识得皮毛;细想,才能悟出真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慢慢咀嚼才能破解出作者感情的密码。他画里有诗,或者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林丰俗的画里有谢灵运、有陶潜、有王维、有孟浩然,信乎!我读他的《粤山初夏》就情不自禁地吟咏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白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目夕佳,飞鸟相与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和许多田园诗人一样,他的画也不乏寄托。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林教授都是有感而发,绝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都是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说:“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我们知道,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枝带叶均飘于空中。这不是“谎言”吗?但当人问他为什么时,他却说:“国家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便自枯萎了。这就是叫我们认识“家”与“国”关系的真理。在林丰俗教授的画作里,有幅小品“秋思——儿时于故乡,中秋拜月,红柿为必备供品,客地秋日见柿,每动乡思”,也与此有相似之处。其画面简洁到几乎不能再简洁了,画面上不见柿树,只有寥寥两支小小的树丫,有几个柿子离开枝子,飘于空中。真是妙哉!这令我又想起了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诚然,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画家都成学者、诗人,但读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没有国学及其修养作为底蕴,就不可能有林丰俗的画丰富的内涵。林丰俗的画还突出了他的乡土情结。林教授生长在潮州的乡下,曾工作于粤西怀集,他熟悉这里的山村农舍、风土人情,他热爱南粤这片热土。这对他后来的创作至关重要,影响也特别深刻。由于他平时所见的事物都是寻常的事物,所接触的人都是黎民百姓,所以在他的画作中,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乡土味。
我曾听一个擅画梅花的画家,给我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绘画习作者很想画鸟,于是便到市场买回一只他所喜爱的小鸟,养在笼子里,时时观察、日日画它。但不久鸟死了,他依然画不好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生活的积淀,对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年半载,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获得的。
林教授的画作师法自然。自然,是他膜拜的老师。他作画与其说是用笔墨作画,毋宁说他是用心创作。他的画作形神兼备,很接地气,所以理所当然地为南国百姓所喜爱。有的画家画的梅花,躯干硕大,俨如一棵参天大树,气势吓人,而论者则曰:“没有生命。”但林丰俗画的梅花枝条细长,疏密有致,有的朋友看后颇有感触地对我说:“这才是梅花,精气十足。”林教授的诸多小品,更是随意好玩。他画的桃子,题曰:“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能餐兹果,当得无量寿。”他画佛手,题曰:“青山雨洗妙色相,净手拈香礼如来。”他画大桔,题曰:“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他画石榴,题曰:“山中熟石榴,向日便开口,山深行人少,颗颗明珠走。”一般的景物,只要经过他的提炼,就升华为高于现实的艺术了。
不仅如此,林丰俗画之所以受到推崇,还在于他平实的人格。他不是“见利忘艺”的画匠,而是一个“爱惜羽毛”的智慧人。他曾对我说:“做人,还是要讲点仁义道德的。”他这样说,也这样做,这在现时是多么难得的啊!我们读他的画,觉得很顺眼,很舒服。何故?不是别的,正是他为人低调、淡泊名利、诚恳待人的人格魅力,一下子,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拉近了。他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画画。他画里所状之物,几乎没有重复,每一幅画都有新的构思、新的角度、新的情趣。他很有节制、很有约束,从不滥画,始终恪守“宁精勿滥”信条。不像有的画家批量生产《老子出关》《富贵花开》《钟馗》等等。有个著名的评论家说:“老重复自己、炒冷饭就可悲了。”他为拙作《风雨过后》和《窗下漫笔》所画的竹石小鸟和梅花,一点都不马虎,还告诉我他曾三易其稿。
林丰俗教授也许从来不曾想到今天会成名。正是“不求名者得名”。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逻辑。前几天,我与他通话,他说:“咱们还是讲潮州话吧!”他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架子的人。我想,在中国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推进,林丰俗的田园画必将成为时代的记忆、历史的记忆而彰显其存在的价值。
猜你喜欢
- 江门:招就业困难人员 用工单位可享双料补贴
- 评论() | 分享03月24号 11:56
- 江门暂未发现问题疫苗流入 有违法药品请及时举报
- 评论() | 分享03月24号 11:44
- 江门量子高科正式签售低聚果糖国家标准样品
- 评论() | 分享03月24号 11:42
- 珠三角的国际合作朋友圈 加速嵌入全球化
- 评论() | 分享03月24号 08:50
- 江门今年开汛偏早21天 极端天气不容乐观
- 评论() | 分享03月24号 08:45
- 19岁天才少年希望重返校园而到广州求医
- 评论() | 分享03月23号 11:03
- 监装员工监守自盗包裹踢下铁轨盗卖
- 评论() | 分享03月23号 10:28
- 广东与广西福建分别签署水环境补偿协议
- 评论() | 分享03月23号 10:26
- 2016年广东招录17412名公务员 四大变化值得关注
- 评论() | 分享03月23号 10:02
- 兄长施暴还要杀人 弟弟申请保护令获法院支持
- 评论() | 分享03月23号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