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溪罗氏大宗祠 罗氏后裔寻根归所
良溪坐落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村里山、水、树木、建筑与古村环境的组合,展现了古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专家考证,良溪为珠玑巷移民落籍终点,被誉为“后珠玑巷”,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南迁始祖罗贵带领36姓近百户人家携妻带子,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良溪村安家落户,子子孙孙在江门五邑周边地区繁衍。
为纪念罗贵和这段历史,后人修建了罗氏大宗祠。罗氏大宗祠就在良溪村的村口,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咸丰十年重修。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走访
面宽三间 进深三进 平实、厚重而又大气
7月15日,记者来到良溪村。良溪村背山而筑,面水而居,村前的池塘开阔,碧波荡漾,繁茂的古榕浓荫蔽天。水、古民居环境的组合,体现了旧时风水理论指导的村落建设布局。踩过一块块坚实的青石板,穿过一座座古朴的民居,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宗祠傲然挺立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罗氏大宗祠。
祠堂为砖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进,建筑结构为硬山式、山墙搁檩、抬梁式木结构,前后三进皆为13架梁,层面船脊布瓦,绿琉璃剪边,显得平实、厚重而又大气。祠里供奉着始祖罗贵像,宗祠的碑文上详细记载着祠堂始建和重修年代: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咸丰十年重修。
祠堂内一副顶脊长对联:发迹珠玑,首领冯、黄、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蓢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道出了古人迁徙的经历以及古村的历史。
良溪村委会主任罗以宗指着对联告诉记者:“清代时,良溪人在广州等地有大量物业,靠收租已经可以过上富饶生活,其他村的姑娘都以嫁到良溪为幸事。那时良溪的男丁从小就要背诵这副对联,长大后进京赶考,在各处驿站一背这副对联,大家就知道你是从良溪出来的罗姓兄弟,就会有人管吃管住,再提供到达下一站的盘缠。”
每天早上8时,宗祠管理者罗乃良就打开祠堂门,为神主牌上香,然后坐在门口,悠然地抽上一袋烟,看着村里老人带着小孩在祠堂里游玩,偶尔会有几名游人或骑自行车,或驾车前来游览。直到下午5时,罗乃良再上一次香,祠堂关门,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好多年。时间在祠堂里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显得安详和宁静。
也许是历史的沉淀太厚了,罗氏大宗祠的一砖一瓦看起来显得沧桑斑驳,很多飞檐翘角处已经被风化剥蚀,偌大的宗祠里,只有墙角长得生机勃勃的桂树透露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昨夜飘落的一地桂花似乎在向远去的故人倾诉着无尽的思念:故园春尽落花知!
先贤名人
罗氏英才辈出
说起祠堂的先贤名人,首先得说到罗贵。
罗贵,原名以达,字天爵,号琴轩,是南雄珠玑巷贡生。罗贵生于北宋元佑元年,是黄帝的148代孙子。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十六,罗贵领着36姓97户人家,从珠玑巷启程大举南迁,一路马不停蹄,跋涉千里,备受艰险,历经几个月终于扺达新会。此时,罗贵发现良溪村四面环山,溪水清甜可口,土地肥沃,认定这是个风水宝地,于是携妻带子定居良溪村。罗贵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埋在了村里的一座小山上,并建了罗氏大宗祠。
跟随罗贵南迁的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和文化,为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子孙繁衍,构成珠江三角洲居民,有人估计,其后代总数有2000多万人。如果加上移居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后裔,总数大约有4000万人。
除了罗贵,村中历代英才辈出,如清代道光年进士“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池、道光十五年恩科解元罗芳、新加波开埠“七家头”之一的罗奇生、武举人罗始麟及近代画家罗艮斋、清末国内第一位运用“安布罗”摄影技术拍照人像的摄影师——罗以礼等,明清时期村中共有100多人考取功名。
乡风民俗
罗氏族人组团回良溪拜祭
棠下文化站站长蒙胜福告诉记者,良溪村中原来生长有很多蓢草植物,所以古时候良溪又称“蓢底”。到了明代洪武元年至二十年间(1368年—1387年),村人砍竹、伐木为架,夯土筑堤,拦水造田,修沟引水,随着环境的改变,蓢草渐渐少了。因考虑到“蓢底”已不适合做村名,遂以“良才大用,溪水长流”之意取名,期望族人代代出经国济世之人,子孙繁衍如溪水长流不断。而“蓢底”读音又与方言“良溪”相同,故改称“良溪”,从此,“良溪”二字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姓氏寻根文化有了强烈的探寻和祭祀欲望。分布南粤各地的罗姓人根据宗谱、族谱或家谱的记载,溯源寻找“蓢底村”,结果访寻到的没有几个。直至2007年,经过各路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良溪古村文化,才使更多的南粤、海外罗姓人得知以前的“蓢底”就是今天的“良溪村”,因此纷纷组团前来寻亲。
每年清明的祭祖是良溪村的一件大事,五邑各市、广东各地,乃至港澳、东南亚等地的罗氏族人都会组团回良溪拜祭,据了解,去年有5万多人前来拜祭,流水席开350多桌,场面非常壮观、热闹。
良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保留着正月十五抢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国庆节舞火龙等民间习俗;广为流传罗贵南迁和梁真君传说、罗天池始创柑普茶等等。
活化亮点
主打文化之旅 成为德育教育基地
目前,良溪村中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古巷道,拥有罗氏大宗祠、罗贵墓、节孝牌坊等一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为保护和开发良溪古村,江门市蓬江区制定了《良溪古村旅游文化总体规划》、《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先后投入600万元对良溪古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罗贵纪念广场、良溪牌坊以及良溪村史馆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
罗以宗告诉记者:“前几年来旅游的人比较多,有许多旅游大巴过来,祠堂里也有几个专门的讲解员。最近几年旅游的人少了,祠堂更多作为村民的休闲去处,还有清明祭祖场所,村里有什么喜庆事,都会在祠堂摆酒庆贺。”
罗氏大宗祠是蓬江区德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中小学生前来祠堂参观,了解祠堂的历史和故事。另外,祠堂还是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写生基地,不少五邑大学学生,甚至中山等地美术专业学生,都会来到祠堂绘画写生。
除此以外,罗氏大宗祠还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诗词爱好者前来采风。
后人说祠
祠堂差点被拆掉
罗以宗告诉记者:“良溪对棠下的建设是有贡献的,良溪村大部分村民姓罗,以前村里有很多祠堂,上世纪50年代,棠下镇里建礼堂、建学校缺建筑材料时拆了不少祠堂。保留下来的这座罗氏大宗祠当时是学校,得益于当时一名谢姓书记和黄姓校长的努力,力排众议把祠堂保留下来。”
罗以宗说,以前的罗氏大宗祠前面的地块好像军阀割据一样,各家围墙把自家地块围起来,他上任后,把围墙打掉,打通祠堂前的大片空地,现在祠堂周围开阔,环境也好了很多。他说:“前临河道、水塘,呈环抱之势,以拢水聚财,是目前五邑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祠堂。”
专家评说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石坚平教授:
开发不是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石坚平教授指出,良溪有其特殊性,它承载了一个宗族的地方历史记忆,良溪的历史资源丰富,包括以五部堂为中心的乡村联盟史迹资源,以罗天池为中心的名人史迹资源,以五韫堂为中心的侨乡文化资源等。
石坚平认为,身处在良溪古村中的罗氏大宗祠,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他说:“首先,地方政府要有一个长远的开发思路,开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持之以恒;其次,从学术角度来说,还要加强研究,比如侨乡概念下的良溪、华侨史研究、文化发生学研究等。”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陈丝柳
猜你喜欢
- 7月电影票房或破45亿元 影视传媒板块现反弹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9:03
- 财富发布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我国110家企业上榜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9:02
- 江门和顺德月底互通公交 高峰时段每25分钟一班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59
- 金山伯的荣耀 中国侨都江门近代侨汇展走进水立方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59
- 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调 油价每升下调0.13元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57
- 江门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 加快产城融合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55
- 江门一个小男孩不幸溺亡 学生放假安全不能放假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51
- 蓬江、江海区14所民办教育机构已无招生资格
- 评论() | 分享07月22号 08:49
- 高新区举办新媒体论坛 借助媒体吸引企业落户
- 评论() | 分享07月21号 17:23
- 我国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26.6%
- 评论() | 分享07月21号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