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星巴克摊上大事了!“你确定是中杯吗?”让网友炸了

  昨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这样一篇名为《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什么时候才不觉得中杯顾客无知或愚蠢?》的文章刷屏,微博上也围绕这个炸开了锅。

  受到关注的文章▼

  原文在此▼

  王女士:

  下午好!

  我是一名星巴克(Starbucks) 忠实顾客,2012年开始成为星享金卡会员,谢谢你们。

  生活在杭州,目前每周有机会出差到全国各地,路过你们不同城市的门店,只喝中杯咖啡,多点当季新品,偶尔买焦玛。

  你们有一流会员管理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我几天前刚下载,这是我手机上唯一实体企业APP。

  今天上午11点半,我在星巴克杭州双城国际店。

  已经有轻度心理障碍了,怕你们的店员又怀疑我的杯型选择。但这次,我毕竟把金卡和储值卡都装在星巴克APP,他们该当我是个老顾客吧?

  我说中杯。他“热情”反问“你确定是中杯吗”,我说是。他“笑”着补了一句“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喔”,我说是。他又开始按例推荐“有一个8折购买蛋糕的机会”。我无奈一笑。他训练有素。

  等我拿到咖啡入座,背后传来新一阵此起彼伏的中杯怀疑,我转身看时,有位男士被问得为难,说好吧,中杯变成了大杯。

  作者还在文中写道:▼

  “几百次,近千次来到你们的门店,我只想喝一杯中!杯!咖!啡!不是非分之想,为什么要这么费劲?你们明明是一家了解顾客的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顾客数据,为什么大陆门店对所有顾客的中杯购买提示都这么重复粗暴?”

  对此,已有50万热心的吃瓜群众在围观,据悉,后台的留言已达3000多条,不少大V也纷纷转发。曾在微电影里吐槽过这一现象的锤子科技CEO罗永浩也对上述公开信发表评论:

消失的“小杯”

  去过星巴克的朋友大都知道,星巴克门店通常摆着三种杯型,英文叫法为Tall, Grande, Venti(意大利语,意为“二十”),容量分别是12盎司(354 毫升)、16盎司(473 毫升)和20盎司(591 毫升)。

  但三者对应的翻译却是“中杯、大杯、超大杯”。那么有没有“小杯”呢?其实是有的,名为“Short”,容量8盎司(236毫升)。有一种说法是,所有星巴克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小杯的饮料配方,所有门店后区都有小杯的饮料杯,所有星巴克的收银机都能够打出小杯的收银条,只是小杯作为一种杯型没有出现在菜单牌上而已。

▲一位外国网友整理的星巴克5种常见杯型。

  对了,此前美国星巴克还针对部分冰饮提供过更大的杯型(Trenta,意大利语意为“三十”);而因口味比较生猛鲜有人喝的 Espresso 意式浓缩咖啡又分为solo(3盎司/89毫升)和doppio(双倍solo)两种分量。所以也可以说,星巴克一共有六种杯型——Solo,Short,Tall,Grande,Venti和Trenta。

  “尴尬”的消费

  据了解,这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是11月13日发出来的,媒体记者联系上了当事人林国童,他也对这个话题的火爆感到惊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有共鸣。”林国童说,他在2010年前接触了星巴克之后,就一直很推崇和喜爱这一品牌,“第一次请同事喝咖啡,就买了30杯星巴克,金卡就是在那个时候得到的。”

  林国童说,以前很多休闲、商务谈判,都会去星巴克武林银泰店,2013年—2014年期间大约喝了200多杯咖啡,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去一次。

  林国童每次点的都是中杯咖啡,但即便这样的频次,还是会遇到店员向他推荐更大杯型。“你确定是中杯吗”、“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哦”这样的推销,让他消费感觉很差。

  14日晚上,在经过内部会议后,星巴克用电话及邮件的方式给林国童回复,表示将提升服务水平,为所有喜爱星巴克的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星巴克体验。

  星巴克的一名店员说,他们在向客人推荐产品时,会有一些小技巧的。如果客人说得很肯定,意向性非常明确,一般不会再作别的同类产品的推荐;此外,对很多行色匆匆的客人,他们也不会浪费对方时间。所以,现实中推荐产品遇到很抵触的顾客比较少。

  在零售行业从业多年、杭州某大型连锁超市创始人潘迪唏认为,像星巴克这样的知名跨国公司,代表一种小资、时尚、优雅的元素,如果一直用这样很简单、很初级的销售技巧,尽管在当下能获得更高的销售业绩,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不利的,对顾客,特别是忠实度很高的老顾客,再沿用一成不变的、机械的销售手段,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失去对品牌的喜爱。

  你喝过“被中杯”的咖啡吗?

  对这个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 GD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