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长洲岛作为珠江上的“江心宝岛”一直备受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被广泛认可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长洲岛面临强调保护而弱化发展、地区开发较为滞后的问题。昨日,“营造长洲文化岛的微改造策略研究专家咨询会”召开,来自黄埔区政府、市城市更新局、市国土规划委、市园林局、市统战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共商长洲岛的保护与发展大计,促进长洲岛早日“动起来”,为加快广州“一江两岸三带”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步伐把脉支招。 

  现状:长洲岛目前发展滞后

  长洲岛位于广州东部,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岛内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保护良好。长洲岛聚集有各级文保单位55处,包括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外国人公墓等。2000年,长洲岛就被确立为广州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长洲岛目前开发仍较为滞后,长洲岛微改造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岛上2万多居民中相当一部分家庭月收入仅5000元。   

  对此,市国土规划委副主任郭昊羽透露,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对长洲岛有几个比较大的动作,今年广州市人大又把长洲岛作为重点提案提出来。郭昊羽认为,2013年名城委确定的长洲岛保护和开发的几个原则还是很有意义的——人口只减不增,建设量只减不增,绿化只增不减,交通上不搞快速主干道,产业不搞房地产。

  建议:打造“四位一体”文化岛专家

  昨日,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长洲岛的发展一定要吸取其他江心岛开发的教训,绝不能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而只能是依托现有资源和条件,实行微改造。

  为此,长洲岛微改造课题组提出,政府只需做好主导、把长洲岛“轻轻地动一动”,营造一个融合统战平台、创意产业、岭南水乡、生态文明为一体的长洲文化岛。

  改善交通:近期打通断头路 筑通达路网 

  对于长洲岛的交通问题,有业内人士透露,曾有计划建设一条从黄埔城区到长洲岛的隧道,但后来并未实施,因为长洲岛上不应该引入大量的人流、车流。长洲岛微改造课题组对交通问题提出的建议也是,长洲岛的道路不在于宽而在于通,应增加投入打通众多断头路,构筑尤其是通达景点的岛内路网。

  此外,规划中的地铁7号线、8号线将设长洲站,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将能较好地解决长洲岛的交通问题。

  生态建设:借鉴海珠湿地的经验“只征不转”

  在生态建设方面,课题组提出打造长洲岛“翡翠绿洲”的设想,营造“一心、一带、六园”的公园绿地体系:“一心”指将岛中部的升旗山、牛牯岭作为全岛的生态绿心;“一带”指建立10公里的环岛绿道;“六园”指建设六个公园,包括现有的中山公园和深井文塔公园,新建南部的湿地公园、长洲炮台公园、一号涌带状公园、游艇会西侧的新担涌公园。黄埔区副区长黄东透露,下一步打算借鉴海珠湿地的经验,采取“只征不转”的方式或者长期租赁农民土地,做好湿地。

  引入产业:开发岛上民宿、酒店

  课题组提出,要植入文创要素,发展长洲产业文化。可以利用临近大学城的优势,开辟大学城院校文创产业研发创作园地,实行由政府主导和国际通行的开发商制度相结合,吸引文创团队入岛,主动与汽车、皮具、珠宝、演艺、体育等产业对接,形成国际高端创意品牌集聚区。同时整合古村、旧民居等资源,开辟大师工作室、民宿和分布式酒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