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

  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站上新起点,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承载着“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再出发。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先行一步的广东以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弱项、释放发展潜力,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感慨“在这里找到了制造业创新的方向”。

  南粤发展大潮催人奋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任重道远。根据近期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广州提出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发出进一步开放市场、欢迎更多外国投资的信号,外资企业对投资中国更为乐观。”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博士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李天研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过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年初穿行于佛山的工厂车间,收集产业转型的一手资料。他说:“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制造业创新的方向。”佛山产业发展的实践背后,是广东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以新姿态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明天。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正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截至今年3月,广东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0∶52.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3.2%。

  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市场主体总量达1026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过千万的省份,每千人拥有企业38户,超越国际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

  改革正走向纵深。今年,广东提出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合并一批,争取将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再压减1/4以上,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一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并将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提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行业和关键领域。

  立足改革前沿地,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周建军为“高质量发展”下生动定义,“简而言之就是‘六个有’: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201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5万元,居国内主要城市前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65.6%,形成1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成功引进富士康、LG、GE、思科、百济神州等一大批创新型产业项目。

  “虽然广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质量效益、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营商环境、城乡区域协调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周建军说,广州过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今后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改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走廊参与国际竞争

  在广州,亿航发布全球第一款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在佛山,嘉腾机器人专注移动机器人AGV的研发创新,成功跻身中国工业机器人十大品牌商;在汕头,比亚迪汕头车辆厂首列“云轨”列车在智能化车间总装完成……从昔日生产玩具、鞋袜到如今自主生产大飞机、智能手机,从拼汗水到拼智慧,从拼资源要素到拼创新要素,广东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上演了一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好戏。

  创新是引领广东发展的主引擎,借力市场活跃与企业创新的先天优势,南粤大地生机勃发。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236亿元增加到超过2300亿元,居全国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6652家增加到3万家,跃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出炉,宣告了广东瞄准远大目标——到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

  更多新技术新思维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跨界融合,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经济产业带正加速崛起。   (下转8版)

  (上接1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广州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广州市工信委主任张晓波介绍,广州近期制订了《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京信通信的移动通信天线产能全球第一,欧菲影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CMOS摄像头模组厂商,广电运通的ATM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8.4%,连续10年蝉联国内ATM市场占有率第一……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去年总产值5337亿元,同比增长13%,成为城市支柱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

  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产业现状和前景等因素,广州选取了六个产业作为未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发展产业,当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撑起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

  ●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国贸易额两成来自广东

  作为对外开放排头兵,广东外贸一直领跑全国。今年1~4月,广东外贸进出口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3%,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01万亿元,增长11.1%,占比达48%,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显示出广东旺盛的市场活力。

  广东不仅外贸总量增长,而且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4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1.01万亿元,增长11.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8%,较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7559亿元,增长6.2%。1~4月,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817.3亿元,增长5.1%,占全省进出口的22.9%。

  海关人士表示,广东省外贸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改变,预计二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将继续保持增长。

  1~4月,全省有11个地市实现外贸正增长。进出口规模超500亿的地市有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惠州、珠海和中山,合计占全省的93.2%。广州正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的跃升。自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广州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7年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227.7亿元,同比增长55.1%,占全国的25.2%,蝉联试点城市首位。

  “外资企业对投资中国更为乐观。”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博士说。

  截至2017年底,广东累计实际引进外资金额14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4。2017年全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达1383.5亿元、增长6.4%,规模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全省吸收实际外资339.7亿元,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543个,同比增长245%。

  作为企业再投资的首选地,广州已吸引29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支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广州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广州着眼于未来发展,引进了大批创新型、枢纽型的骨干项目,特别是在IAB和NEM领域,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三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21项。截至2017年底,累计新设企业21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639家,实际利用外资128.5亿美元,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超过300家总部型企业。

  三年间,广东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投资便利化,对外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目前,区内99%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设立,办理注册时间由十多个工作日减少到最快2个工作日。区内开办企业所需时间平均为3天,接近新加坡的水平。

  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力推进智能化通关模式改革。一般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减少42.6%,国际航行船舶电讯检疫率达80%以上,通关速度提升50%以上。建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集中检管模式,推动验放周期由2~3天缩短为16分钟,查验比例降低90%。

  上个月,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广东自贸试验区要打造“两区一枢纽”,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三年前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升级版,可以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2.0版。”值得关注的是,广东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确立了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的特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