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呈高发态势,如何进一步治理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6日,记者从广州交警获悉,今年上半年,广州发生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189宗,死亡24人,同比分别上升56.2%、14.29%。广州交警将继续采取“五大措施”,聚焦电动自行车的治理。
目前,广州交警在全市设置了274个示范路口,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控,同时每月定期组织开展2-3次“红棉剑锋”全市统一行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通过定点设卡、路口管控、巡逻管控相结合的措施,共同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整治。据统计,3月1日至今,广州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0.1万宗。
“驾驶电动自行车乱穿插、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是造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广州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口密集、车流量大、慢行系统不完善的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尤为严重,相比外围城区更明显。
针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广州交警表示,下一步,在中心城区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将继续采取五大治理措施,打击超标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采取电话短信提示、上门劝导教育、禁止电动自行车出入居住社区等方式,加强违法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将通过数据分析研判,筛选出违法次数较多的外卖企业和个人,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震慑相关违法行为人,增强交通安全守法意识。
具体加强治理措施
措施一:严查严管
打击超标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
针对电动自行车有拼装、改装、加装违法行为的情况,依据《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一律予以查扣,对拼装的车辆依法销毁,对非法加装装置的,予以拆除。
针对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依据《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一律予以查扣,并对车辆性质进行鉴定,鉴定属于机动车的,对车辆无牌违法行为罚款200元,记12分,对无车辆对应的摩托车驾驶证的违法行为处罚款1500元,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针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罚款10元至50元,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依法扣留车辆。
措施二:群防群治
搭建交通秩序网格化治理体系
目前,广州全市建立了11个区级大网格、177个街镇级小网格,每个小网格划分若干重点区域、路段、路口,发动保安、协管、联防、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网格劝导,结合“五选一”执法模式(即罚款、抄写法规条文、志愿参与交通秩序维护、观看警示视频、朋友圈集赞),全面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导教育,严格管理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
措施三:数据发力
创新“扫码劝导”源头管理机制
在全市推广“扫码劝导”模式,通过让电动自行车违法驾驶人扫描二维码,记录其违法信息、个人信息,形成数据库,达到一定次数后,采取电话短信提示、上门劝导教育、禁止电动自行车出入居住社区等方式,加强违法驾驶人的源头管理。
措施四:分类管理
多平台曝光违法企业和个人
通过数据分析研判电动自行车违法情况,筛选出违法次数较多的外卖企业和个人,通过新闻媒体、广州交警“两微一抖一快”等平台,向全社会曝光,震慑相关违法行为人,增强交通安全守法意识。
措施五:需求导向
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推动交通运输部门优化调整全市公交线路,加强地铁、居民区、商业中心等区域末端接驳,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协调各区政府加强推广“便民小公交”,切实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会同规划、交通等部门,加强非机动车道规划和恢复,在有条件的道路设置机非隔离,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