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通讯员 马媛媛 图/受访对象提供(除署名外)

  中国第一座高架桥,是工作在这条街道的人建造的;

  中国的第一条城市快速路,出于这条街道的人之手;

  中国第一座四层立交桥的出现,也和这条街道的人密切相关……

  在广州越秀,有一条叫作“建设街”的街道,它因建设广州而生,因构建广州而起,居住或工作在这条街上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带着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创造了多个广州建设的第一,乃至全国第一。作为广州路桥建设的核心,它见证了广州城市建设的变化,如今依然参与其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专访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正元,一起来看看广州路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这条街道为什么起名“建设”

  建设大马路、建设六马路、建设新村……穿梭在环市路东片区,总是能时不时看见“建设”二字。这里,正是“建设街”的辖区。

  为什么起名“建设街”?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人民政府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由广州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在黄华乡东的孖鱼岗一带征用13.3万平方米的荒丘和菜地,于1953年建成60幢平房(家属宿舍)和四幢二层楼房(单身宿舍),安排了4700多名工人和他们家属居住,建设局在此建宿舍,将其命名为建设新村。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个“工人新村”。

  建设街以“建设”二字挂帅的原因,也在于此处拥有广州水投市政总院、广州市建筑集团等多家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单位。其中,广州水投市政总院是中国第一座高架桥——人民路高架桥、中国第一条城市快速路——华南快速路、中国第一座四层立交桥——区庄立交等业内标杆路桥建筑的设计单位。熊正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什么广州的路桥建筑设计能成为全国多个“首创”,与广州地处中国南大门,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不无关系。

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也是广州水投市政总院的作品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也是广州水投市政总院的作品

  多个全国“第一”在建设街孕育

  “我们院从事的工作是广州市政工程设计的研究,尤其是道路、桥梁、隧道、城市排水等。”熊正元介绍,人民路高架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条高架桥:“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非常多的高架桥了,但是人民路高架桥的出现,对于我们国家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对往后多个城市解决交通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

  除了人民路高架桥,还有华南快速路的设计与建设。熊正元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并没有城市快速路的说法,在道路等级中,也没有快速路一说,“华南快速路的设计与建设开创了先河,为各个城市此后建设城市快速路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借鉴,同时丰富了道路等级。”

  此外,熊正元还告诉记者,大家经常路过的区庄立交桥曾作为解决道路交通的范本,进入教科书。他说:“广州作为贸易兴盛的城市,城市发展较快,为立交桥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区庄立交桥是我国第一座四层互通立交,当时能够建造,也得益于广州这座城市先进的预见性。今天看来,这座立交桥的设计依然不过时。它进入教科书后,为培养道路方面的技术人才带来很多启发与指引。”

  未来广州将建至少8条过江隧道

  “建设人”的建设初心,一直在路上。新晋广州网红地标——海心桥,也有着广州水投市政总院的身影。据了解,该桥由广州水投市政总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熊正元表示,设计团队进行了很多创新性设计,形成了十项具有首创性的技术成果。

海心桥 邹峻 摄海心桥 邹峻 摄

  面向未来,熊正元透露,他们正在建设多条广州过江隧道。“当前如意坊、海珠湾、车陂路附近的过江隧道正在施工,未来广州将建至少8条隧道。”

  为什么是过江隧道?熊正元表示,这是解决两岸交通及周边环境的重要一环。他说:“以前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桥梁。桥梁有桥梁的好处。但珠江两岸的车流量大,往来密集,需要通道较多。如果在每距离200至300米的江面上就建一座桥,从城市景观的角度而言,会显得拥挤。”

  熊正元表示,珠江的水面离河堤非常近,如果要建设跨江桥梁,引桥势必会深入到不少居民区,对一河两岸景观造成影响。此外,车辆通过引桥时也会产生噪音,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我们目前在考虑过江设施时,大部分考虑的都是隧道。”

  随着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更新,这群活跃在建设街的“建设人”不断精进自身的技艺。熊正元说,大家看外表觉得都是钢筋混凝土,和30年前没太大区别。“但实际上,我们在材料、工艺、技术上不断创新。随着方方面面的不断更新,我们的工程才有突破。”

  在建设广州过程中何以能创造出多个“第一”?提出预见性交通解决方案的决心与魄力来自哪里?熊正元表示,那是“建设人”对于自己技术的自信,也得益于老“建设人”对于广州交通发展的前瞻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