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省内外的激烈竞争,广州开发区根据自身特点,在智能制造领域打出多张特色牌。
广州开发区立足于“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未来,提出将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核心,将机器人置于产业驱动引擎地位,同时大力发展其他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目标,并通过大力引进国际产业项目、扶优扶强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加速科研资源集聚,形成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三轮驱动”。
1 “一园三区”打造全产业链
小背景:打造产业基地和园区,并通过基地和园区带动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广州开发区的发展优势,广州开发区将这一先进经验移植到智能装备领域。
目前,广州开发区确立了“一园三区”的总体架构,将智能装备产业园分为北区(知识城)、中区(云埔工业区)和南区(原黄埔机械谷智能产业园)。
其中云埔工业区成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云埔工业区和智能产业园发展已相对成熟,以调整提升为主,是近期建设的重点。知识城为新建区域,主要承载研发、科技孵化、高端制造项目,是产业园未来发展中心。
借助园区所提供的平台,企业之间的合作更为密切,实现机器人的全产业链发展。这也使得广州开发区形成了强大的集聚优势,从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环环相扣。
比如,在本体及零部件制造环节,区内工业机器人本体产能规模已位列全国第一;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等多家知名的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均集聚在开发区;在研发检测环节,广州开发区共聚集了各类检验检测机构51家,成为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此外,辖区内还有多个孵化器用于支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培训、融资、法律、市场推广、科研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将有效降低中小工业机器人企业创业成本和经营风险。
2 政策扶持+重金引才
小背景:智能装备产业和机器人的竞争,更集中体现在发展思维和政策扶持引导的竞争上,一个城市能否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发展的脉搏。
对于本土企业,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对落户的国际或国内500强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区内上市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智能产业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100万元。
对优先发展智能制造等十大行业的企业,给予最高800万元的设备更新奖励;对区内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重大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企业购买或租赁机器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历来,广州开发区相当重视人才的扶持,“1+7”科技政策和“1+9”人才政策,让开发区科技人才毫无后顾之忧投身科研。
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公布2015年第二批院士专家创业项目和科技领军人才,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CEO胡华智当选科技领军人才。据悉,目前该区对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形成了“启动资金+项目资助”、“财政资助+风险投资”、“项目配套+上级扶持”、“贷款贴息+信贷融资”的组合式扶持体系,涵盖人才创业成长全过程,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总资助强度最高达到4580万元。
亿航智能是无人机行业的一匹“黑马”。今年1月,“亿航184”载人无人机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先声夺人;5月,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向亿航大批采购,专门用于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运输。
目前,这架“亿航184”的样机正停放在广州开发区里,参观的嘉宾络绎不绝,意向合作客户也不少。“感谢开发区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在这里创造奇迹。”亿航科技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说。
3 与国际龙头企业合作
小背景:广州开发区既注重本土企业的培养和扶持,也注重引进国内乃至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促进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的全面提升。
考虑到国内机器人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现实,广州开发区提出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从经济型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切入,与国际龙头企业错位发展,完成技术、市场积累之后,再向高端市场拓展的发展思路,同时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和项目,提升园区产业层次,着力将广州开发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发展。
2015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建,吸纳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优势资源,由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牵头组建,投资10亿元的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落户科学城。
同年9月,首个中国与以色列合作打造的机器人研究院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落户广州开发区,引领智能制造走向国际化。另外,该区还引进了库卡、发那科等全球机器人巨头,初步形成国际接轨、国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智能装备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伦明表示,未来,教育机器人的研发将成为开发区的一大亮点。他们和以色列教育机器人公司Robogroup/Intelitek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该公司产品引到中国,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工业级别的培训,机器人将带来教育理念的革新。
打造“机器人之城”,
开发区优势在哪里?
产业基础+科技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多个城市都已提出“机器人之城”的概念,在国内,也有多个城市提出“机器人之城”的设想。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表明,过去两年,各地一共出台77项机器人扶持政策,建成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
即便竞争激烈,从全国对比来看,广州和广东的优势都是无与伦比的。
首先,广东拥有珠三角这一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产生对工业机器人的迫切需求。其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广州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在广州,以广州数控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广州开发区和广州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次,对于机器人产业,广州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和培育。
无论是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还是政策上的扶持与鼓励,都离不开具体的落实。广州开发区作为广州机器人产业的引领者,担负起广州实现打造“机器人之城”的重任。由于起步早、发展快,广州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覆盖上下游领域的全产业链条,这为“机器人之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器人之城”的打造,既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持和临近市场的需求,也离不开科技和人才。在这几方面,广州开发区都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广州开发区接连引进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中以机器人研究院,为机器人产业的研发提供坚强支撑;在人才方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开发区就首创以“智力交易”为主的留交会、留创园,形成充满活力的“海归经济”。
产业基础、科技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这是广州开发区打造智能制造的抓手所在,也是广州在“机器人之城”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所在。随着政策的推进和全产业链的发展,一幅“机器人之城”的图景,正徐徐向我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