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广东首例寨卡感染者

  随访半年基本没有并发症

  今年2月份,市八医院传染病治疗团队,收治广东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成功救治后,治疗团队开展对该疾病临床发病规律和诊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该疾病多数时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轻微。”张复春透露,在对该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后,患者就康复出院了。“为进一步了解寨卡病毒是否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等后遗症等,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患者出院后每个月都会定期回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医学观察随访,专家们并没有发现该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后遗症。“仅仅发现了患者有一点轻微的脂肪肝和肝损害,综合考虑与寨卡病毒感染的关系不大”。张复春介绍,为应对寨卡病毒病,广东省启动了寨卡防治科研应急专项计划,包括寨卡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口岸快速筛查及诊断技术研究、病原学及免疫学相关研究等研究5个项目均已启动。

  首次从感染者尿液中分离出了寨卡病毒毒株

  通过对广东第一例患者治疗、观察,广州的传染病研究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第一项,就是市八的临床专家们协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健康研究院成功从其尿液中分离出了寨卡病毒毒株,研究成果在传染病领域最为顶尖的《柳叶刀-传染病》今年第六期上发表。

  张复春表示,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从尿液中分离病毒毒株,初步揭示了寨卡病毒病患者不同体液带毒规律及临床实验室特征,对临床诊治及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一样,均能在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病毒,从尿液中检测出病毒核酸序列。但从尿液中分离出活的病毒在国际上属于首次。”

  而这次,广州的传染病专家团队分别从患者尿液、唾液中检测出了高水平的病毒载量,而且带毒时间更长。“本例患者尿液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到起病第14天,而病毒血症期则相对较短。也就是说,患者血液中不带毒,并不算完全治愈,因为其尿液或唾液中可能依然带有寨卡病毒”,张复春表示,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了解寨卡的传播途径及研发新诊断方法等都有重要意义。

  广州研究团队分离出抗体对寨卡疫苗开发有重要意义

  人类作为进化了数十万年的高级生物,其自身对于一些病毒、细菌性感染是会产生抵抗力的。产生这种抵抗力的关键一环,就是人类自体产生的抗体。它们被人类的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抗体的这一特性,使得中外医学工作者在面对突发、新发的恶性传染病时,总能通过小部分患者或动物、植物产生的抗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说寨卡病毒感染极少发生重症、死亡案例,但疫情从去年开始暴发于南美巴西后,陆续还是有重症和死亡案例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幼儿、抵抗力差人群和孕妇而言,其对神经系统进行攻击的病毒特性,使得这一由带毒伊蚊传播的疾病依然显得凶险。

  全球医学专家都明白这个道理,都在查找各种源头的寨卡病毒抗体,并期望了解其原理。在今年稍早时间,国际顶尖的自然、科学、细胞等医学杂志上都发表了对寨卡抗体的研究成果。有的来源于实验性小鼠,也有来自人类感染者的研究。市八研究团队成功从该例患者分离到多株针对寨卡病毒的抗体,对这些抗体的近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寨卡感染者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机制。其中获得的可高效中和病毒的人源抗体有着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对疫苗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市八研究员庾蕾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对寨卡病毒抗体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弄清楚寨卡病毒攻击人类后,人类免疫系统的抗体反应机理。弄清楚了这个,对于后续的疫苗研发有重大意义不说,这些理论及技术平台为一旦出现了其他的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