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周恩来总理亲自定下展会的简称为广交会。六十年间,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从未间断,发展成为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齐全、到会境外采购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中国第一展”。
广交会在广州四易其址,历经三大主要时期:海珠广场时期、流花路时期、琶洲时期,见证并推动了广州的城市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高楼、第一座突破百米的超高层、流花路的外贸建筑群,都因广交会而建。六十年后,广交会所在的琶洲,正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与广交会一同腾飞。
文/广州日报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记者邵权达(署名除外)
A缘起:文化公园的物资交流会
新中国初期,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货物禁运”。我国的对外贸易80%是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政府协定、易货记账、进出平衡的方式进行。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广东省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后举办了三次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会址就在今天的广州文化公园。1956年6月,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严亦峻向外贸部和广东省委建议,在广州举办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请示一路上报到国务院,最终经周恩来总理批复同意。
1956年11月10日,展览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旧广州体育馆西侧)开幕,会集了当年中国近万种主要的出口商品,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2736名客商到会,出口成交5380万美元。此后,中央作出指示,像这样集中展出、当面洽谈、看样成交的成功做法要延续下去。1957年春季,第1届广交会就这样创立了。
B海珠广场时期:打开对外贸易通道
第3届(1958年春交会)起,广交会迁至海珠广场西面侨光路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面积13000平方米,比原来大了接近一半。1958年,正值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筹备之初,刚刚乔迁新址的广交会已显得场地不足。这年秋天,周恩来总理参观时说,展馆太小,应建一座大馆。
在1957至1966年,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广交会成为新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打开了对东南亚乃至对西方的贸易通道。1957至1959年,广交会的成交额就占当时对外出口额的1/3,为国家建设换得了宝贵的外汇。
新中国第一高楼因广交会而起
在广交会初期,广州接待外宾最高规格的酒店,就是珠江边的爱群大厦。从1957年起首届至第10届的开幕、闭幕酒会的接待服务工作,均由爱群独家承担。爱群大厦东侧的新楼,正是1966年为满足广交会接待外宾需求建立的。那时候从港澳来穗的人们不像今天这样乘直通车或大巴,全部都在长堤码头上岸,当然直奔码头附近的大酒店。
随着广交会规模逐年增大,来穗客商成倍增加。每当广交会开幕,客房变得供不应求,所以经常要将客人送到佛山、番禺、从化温泉等地过夜。
新建一家涉外宾馆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66年9月,“广州外宾旅馆筹建处”正式成立,选址就在广交会对面,规模还是非常超前的27层。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楼高84米,高过“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的83米,打破了由其保持了30多年之久的国内最高建筑纪录。
C流花路时期:展馆迎来美副总统
从1965年开始,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然而,虽然一再择地扩建,增设分馆,但仍旧满足不了当时对外贸易日益发展和参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到1970年秋交会,广交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
197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广交会展馆扩建获批立项。1972年11月,在流花路围绕原中苏友好大厦扩建新的场馆。1974年3月建成,并于当年春交会开幕时启用。
流花路展馆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设有13个外贸专业性展览会和多个综合性服务楼,还有高级商场、酒楼、电影院、会议厅、仓储大楼,以及国际程控电话总机、中央空调系统。自1975年以来,流花路展馆先后进行多次加层、扩建、改造和整饰,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通过广交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中国,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布什、英国前首相希思等都曾亲临广交会。从某种程度上说,广交会的定期举办和发展,为中国取得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常时代广州崛起外贸建筑群
20世纪七十年代,一个非常时代,整个中国城市建设基本“停摆”,唯独广州在大兴土木。在周总理的关心和过问下,“广州外贸工程”立项,国家拨专款6000万元,兴建广交会流花路展馆、东方宾馆新楼、流花宾馆和白云宾馆,崛起了一片巍峨的建筑群。
“我们白云宾馆是周总理指示建立的”,见证白云宾馆从筹备至今40多年的总经理贾广建说。1976年,楼高120米的白云宾馆正式开业,刷新全国第一高楼的纪录,一如它的“哥哥”——借广交会春风而建的广州宾馆。
1974年,广州火车站几乎与流花展馆同时落成,加上五六公里车程之外的旧白云机场,便利的交通,令流花地区成为广州的对外交通枢纽、对外贸易中心。80年代的规划,更强调该区是广州市的窗口。
在琶洲,广交会的核心数据屡屡刷新历史纪录:创出了一年747.6亿美元的最高成交额,以及一年到会采购商41.6万人的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广交会脸书境外专业粉丝已经逼近60万人,影响力高居全球业界第一。
D琶洲新时期:各项数据创新高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事业迅速发展,广交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流花路的场馆越发不够用。
1993年,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将广交会展馆迁址重建,办成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并在国内几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再确定新址。这意味着,广州举办了近四十年的广交会,将有可能旁落其他城市。1997年,广州提出“进一步”优惠的条件,特别提出提前兴建通往广交会的地铁线路。
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发生特大洪灾令事情一拖再拖。其间还一度摇摆:到底是迁址,还是原地扩建?直到1999年6月,外经贸部六年来第一次表态,“不反对”地方建新馆。
早在此前,广州历时数年对会展中心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选址琶洲。得到国家部委回复,广州马上行动,1999年12月,广州展开琶洲会展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赛,向全球寻找最佳设计。
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
广州撑起全省展览业半壁江山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琶洲已经成为会展的代名词,是广州最重要的展览中心。一年两届的广交会还辐射全省,形成了春秋两个“华南会展季”,各大小展会扎堆在广交会前后密集举办。
2015年,广东省展览数量、展览面积和展馆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广州则是广东的第一,全年展览数量达257个、展览面积867万平方米,拥有58.14万平方米室内可租用面积,上述核心指标占全省的比例均在四成以上。
广交会触网琶洲成新引擎
紧随时代的大潮,广交会近年搭建电商平台,打造全年365日不落幕的网上广交会。不同于网购电商网站零散而量多的交易,广交会电商平台一签就是大单。来自阿联酋的Danube建材集团通过广交会电商平台,与无锡三家企业签下采购订单,总金额达400万元。
广交会触网,承载它的小岛——琶洲也热烈拥抱互联网。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琶洲岛西侧的互联网集聚区,成为广州的新热土。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多家龙头企业,在琶洲设立了20多家地区总部或职能型项目公司,拟建或在建项目总投资逾550亿元。
最近二十年,琶洲因广交会而兴,未来琶洲与广交会比翼齐飞,传承千年商都的积淀,肩托广州创新的未来。
第1届广交会
时间:1957年春季
地点:原中苏友好大厦
场景还原:第1届广交会展示商品1万多种,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客商参加,同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广交会,无论是采购商人数还是成交金额都有大幅提升。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海珠广场时期
时间:1958年~1973年
地点: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现缤缤广场)、原侨光路陈列馆、谊园
场景还原:1959年,广州市仅用9个月时间,建成了起义路陈列馆(现缤缤广场),亦作为建国10周年献礼的项目。在1959年11月1日,起义路陈列馆迎来了第6届广交会的开幕。仅过4年,摊位供给又紧张起来,1963年秋交会,原侨光路陈列馆被改为分馆(轻工、工艺馆)。1968年,又将海珠广场西面的谊园调拨给广交会,作为地毯馆和花鸟馆,展馆面积增加到近50000平方米。
流花路时期
时间:1974年3月~2008年春
地点:流花路展馆
场景还原:流花路展馆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设有13个外贸专业性展览会和多个综合性服务楼,还有高级商场、酒楼、电影院、会议厅、仓储大楼,以及国际程控电话总机、中央空调系统。自1975年以来,流花路展馆先后进行多次加层、扩建、改造和整饰,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琶洲新时期
时间:2003年10月至今
地点:琶洲展馆
场景还原:2001年4月,琶洲会展中心动工兴建,新址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是流花路展馆的4倍。2002年12月28日,首期工程竣工。2003年10月,广交会首次在琶洲会展设分会场,提供了3000个展位。
2008年10月,第104届广交会全部移师琶洲展馆,这是广交会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
责任编辑: GD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