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范晖帆)“同学们,大家看,这棵树是什么颜色的?”“绿色! ”“对了,你们真棒! ”在东莞启智学校的手工室内,11位特殊儿童正认真地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课室的黑板前,一位老师在温柔耐心地讲解,并不时给予孩子们鼓励。这位,就是广东省“最美教师”、东莞启智学校小学高年级组长陈美媛。
从2002年进入启智学校,陈美媛从事特殊教育已经近16年了。她说:“虽然我们的学生比较特别,但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在这16年间,陈美媛始终坚持,以爱心、耐心和恒心浇灌这些迟开的“花朵”。
[耐心聆听]
读懂孩子的想法
陈美媛原本是一名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东莞启智学校。“一开始,我对特殊教育并不了解。到学校试课后,才知道这里的学生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很天真可爱,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所以就留了下来”, 陈美媛笑着说。
在从教十几年里,沟通,是陈美媛走近这群特殊儿童心灵的重要方法。
她的首批学生是聋哑孩子。不是专业出身的陈美媛并不懂手语,为了更好地和聋哑孩子沟通,在开学前陈美媛主动找到专业手语老师学习了两个月。上班以后还天天追着手语老师学习,自己也常常查阅手语字典等相关资料。渐渐地,她能够与学生熟练交流、聊天,也会讲故事来激励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对待人生。
对于一些不懂得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的学生,陈美媛则会细心观察他的举动,用眼睛“读”懂孩子的需要和心情。有时候,她还会让孩子在白纸上画画,再根据画的内容和孩子慢慢沟通,以艺术为桥梁,一点点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
这些过程很繁琐,陈美媛却坚持耐心聆听孩子的声音:“只有知道他想说什么,我们才能理解孩子,并及时地提供帮助,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干预和教育。”
[因材施教]
让每一位小朋友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启智学校手工室的墙上,挂了许多色彩别致、富有童真的画作。这些,都出自陈美媛学生之手。其中,有一幅是用泡湿的纸巾染色、拼贴而成的向日葵。陈美媛告诉记者,创作这幅画的孩子无法拿画笔很好地涂色,于是她选择让孩子画“沾纸画”,即把纸巾撕碎泡湿,染色,再拼贴到画纸上,最终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作品。
根据孩子情况来因材施教,其实也是陈美媛在教学过程里始终坚持的理念和做法。为了做好这一点,她积极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了解班上每个孩子的能力、性格和行为特征。到了课堂上,再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策略,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项目。例如,某几个孩子控制动作的能力比较差,所以陈美媛就让他们组成小组,负责剪小纸片这个相对简单的任务,再贴到其他组学生画好的树干上,组合成作品。
在她看来,尽管能力有强弱之分,但每位学生都是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并从中建立自信心。她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这些锻炼,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自立自强。
[别样幸福]
助学生成功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并不容易做,除了学科教学,陈美媛在日常中往往还要在生活上照顾孩子:领着孩子去洗手间、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等等。工作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爱心和恒心。
但陈美媛却坚持了十几年,她说,在这里自己也收获了特别的幸福。“当这群特殊孩子喜欢紧紧地围着我转;当他们将口袋里一颗舍不得吃的糖,悄悄地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当他们在我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努力发出了一个音节,学会自己倒水喝……这样的欣喜是难以言喻的,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让我真正体会了特教老师的幸福和快乐。”
前几年,陈美媛听说自己曾教过四年的学生小明(化名)在某餐饮店找到了工作,可以自力更生,心情特别激动。就特意找了个机会到该餐饮店看望他。刚开始,她只是隔着橱窗观察,却被小明看到了。于是,陈美媛走入店内,和孩子打打招呼,聊聊近况。看到老师到来,小明非常开心,天性害羞的他没有说太多,只反复地轻呼“陈老师,陈老师”,以表达自己的喜悦。
“去年,他还加了我的微信,我真的很高兴”,说起这件事,陈美媛脸上都是笑意。“看到学生可以顺利融入社会,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真的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