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开世界地图,经济学家发现一个规律: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广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将可比肩纽约湾区,超过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知名湾区。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打造将给广州带来什么?广州能够有何作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连线了前方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黄少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全国人大代表、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提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深圳和香港都要考虑既各自扮演重要角色又要相互促进发展,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个集创新、协同、服务于一体的“巨无霸”城市群。

  从经济方面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型经济基础雄厚、自然生态较之国内其他城市优越。

  从地理位置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海洋经济特征,其海港和空港连动通道效应还要加强,未来更要考虑在如何深化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从产业协同来看,广州、深圳这两座龙头引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在2017年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GDP进入2万亿元之后,“1+1+7”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实施深化的产业协同合作,成果转化要便捷流通,人才交流要高效,带动周边的广阔腹地共同发展。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之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既要发挥南沙自贸片区的优势,要整合海陆空铁交通多式联动,要发挥科技创新枢纽辐射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医疗和生态优势,形成人才汇聚、总部集聚的福地,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长朱列玉: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经济具有全国影响力

  今天上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时,广东省代表团深受鼓舞。我们相信,粤港澳大湾区提上国家规划层面指日可待。

  在下午分组讨论现场,人大代表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志说,广东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这一契机,为广东经济腾飞注入新动力。有的同志说,再过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将超过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成为世界第二大湾区。有的同志说,粤港澳大湾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贡献,包含香港澳门在内的湾区还会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榜样作用。为什么这么说,这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对全国绿色经济有重要的提导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暨南大学教授卢馨:

  对广州城市发展格局提出新考题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是国际公认已久的三大湾区,经济总量巨大和产业高度协同是这三个湾区的显著特点。

  国家提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说明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市也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比如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粤港澳一体化理念提出由来已久,取得了一些成效,这说明在协同发展上,粤港澳大湾区条件成熟,值得大胆一试。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世人有目共睹,广深两市还有望在今年携手突破GDP两万亿元大关,其他珠三角城市增长势头良好,经济量变必然会要求湾区城市格局产生质变。

  粤港澳大湾区进入中央决策展面,这将为湾区内的11个城市发展带来新思考:城市发展如何开放包容,产业协同如何更为高效,交通设施怎样齐头并进,人才引进如何不拘一格,社会管理如何与国际接轨?

  广州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向珠三角腹地经济辐射的“老大哥”角色,也是吸纳各项重要成果的“学生”角色。比如广州要向香港学习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而服务实体经济,广州要学习吸引和激发创新型人才,让众多高校院所的人才成为湾区的“最强智库”。

  ■纵深

  大湾区将给广州带来什么?

  产业协同▶▶珠三角环线可比肩硅谷101高速公路

  3月1日,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在广州增城破土动工。园区一亮相就吸引了全球关注,这是因为富士康不仅投下了610亿元大手笔投资,还带来了全球最先进的显示器技术。

  对于富士康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而言,广州是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中的关键一城。

  “从过去的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到现在的广州,过去近30年沿着珠三角环线高速一步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就是希望让珠三角环线能像硅谷的101高速公路,也成为一条串连信息技术的高速环线,并在珠江三角洲产业供应链,创造出每1元的产值,拉动5~7倍的GDP效应。”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如是说。

  在粤港澳大湾区,像富士康这样以广州为龙头、深度嵌入城市群产业链、创新链的巨头企业还有不少。国际巨头美国思科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在去年4月“牵手”广州共建智慧城之后,思科公司又于去年底携手惠州打造思科潼湖科学城,唱响了创新“双城记”。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就必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合作。”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粤港澳一体化水平高,城市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效应。作为“1+1+7”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之一,广州应当发挥“领头羊”角色。

  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黄亚生看来,广州既背靠强大的珠三角制造,又有全球前沿的科技汇聚,未来应成为连接国际先进技术到产品的重要舞台。

  创新龙头▶▶平均每天诞生7家高企

  放眼全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经可比较世界级湾区龙头——纽约湾区。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香港、澳门和9个珠三角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美元,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1.56万亿美元水平;进出口贸易额约1.5万亿美元,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

  湾区经济比拼的不仅是“块头”,更是质量。从创新实力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新科技企业数量多,发明专利量大,研发投入向先进发达国家靠近。截止2016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9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880家。2015年珠三角9市研发经费投入支出比重达2.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3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1%。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头羊之一,广州2016年GDP达到1.96万亿元,创新实力也不容小觑。

  去年,广州新增高企数量2800家,实现增长超过100%的快速“井喷”,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7家高企。广州高企含金量足,新获评高企称号的物联网第三方云服务品牌“机智云”,估值超过数十亿美元,去年拿到2亿元B轮融资。2016年典型技术创新企业Top20榜单中,“机智云”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华为、大疆和腾讯。

  2016年,广州发明专利申请量31892多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42件,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高校是发明专利的主阵地,高新科技企业增势喜人。去年有3546多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同比增长了68.2%。主打液晶显示主控板卡的上市企业广州视源股份,通过高额投入研发和创新,去年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

  在全国人大代表、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看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之一,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广州既要发挥南沙自贸片区的优势,要整合海陆空铁交通多式联动,要发挥科技创新枢纽辐射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医疗和生态优势,形成人才汇聚、总部集聚的福地,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

  互联互通▶▶2020年广州到泛珠地区所有省会城市均有直达高速

  5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世界级大桥——港珠澳大桥桥梁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年底通车。

  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即将步入新的时代。

  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注入新的活力。“十三五”,广州将拿出6000亿元建设近200个交通项目,预计到2020年,实现广州至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省会城市及珠三角地区地级市均有高速公路直达。

  高铁的步伐迈得更大。十二五期间,南广、贵广等高铁相继开通,广州到达南宁、贵阳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0小时、17小时,增强了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未来将形成通往东盟国家的运输大通道。

  《广州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显示,广州将在十三五期末形成“双人字型+三横”(总规模超过1800公里)的铁路网络格局,打造成为辐射湖南、广西、贵州等泛珠三角地区的南方铁路主枢纽,并剑指全国四大铁路客运中心地位。

  瞄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目标,广州将借助空港、海港等交通体系,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广州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显示,到“十三五”期末,通过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届时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人次,这相当于德国的人口数。而依托海港,广州将形成一个连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让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走上“快车道”。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