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中的源氏家训牌匾。

  江门鹤山霄南村村口的源贺塑像。

  大洋网讯 “‘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这是我们源氏祖先源贺给我们留下的家训,他教导我们后人为官要忠诚勤勉,生活要清廉俭朴。”昨天,江门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村民源荣枝指着宗祠内的家训说,“祖先的训导在现在还有意义,今年初它被选入中纪委的廉史镜鉴,以告诫现在的官员如何为官、为人。”

  霄南村的源姓村民,祖先是中国古老民族鲜卑族的源贺,他们的先辈——源贺后人由南雄南迁至霄南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为了向社会展示鲜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源氏的勤勉职守、勤劳守德的优秀传统家风,昨天,霄南村村史民俗文化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源氏家训

  毋傲吝 毋荒怠

  毋奢越 毋嫉妒

  疑思问 言思审

  行思恭 服思度

  寻祖根

  内蒙溯源印证源氏后裔身份

  据源可就介绍,1999年5月,自己受全村源氏族人的委托,专程到鲜卑族的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嘎仙洞寻根祭祖。“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石壁上有鲜卑后人刻的共201字的祭祖文,内容与历史记载相吻合。”他说,“后来,我们又和宁夏、河南等地的源姓取得联系,经过研究,可以印证我们霄乡村源氏就是鲜卑族后裔。”

  据了解,现居宵南村的源氏共有六坊,分别是北门坊、礼奎坊、东门坊、高第坊、水边里坊和甫兴里坊,约千余人,分散在香港及海外的源氏后人约2000余人。

  说历史

  鲜卑后裔700年前定居霄南

  “很小就听妈妈讲,我们是鲜卑族的后人。”昨天,参加霄南冰心奖儿童图书馆授牌暨霄南村史民俗文化馆开馆仪式的6年级学生小源告诉记者。

  鹤山市霄南村源姓村民是中国古老民族鲜卑族的后裔。在该村的宗祠里,大门对联是他们来源的见证。在村中近湖源公祠门上,一副对联写道“发源由北魏,进爵纪西平”;村中乐隐源公祠门上,对联写道“华胄开东粤,明礼祀北平”。当地源氏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源可就告诉记者,“发源由北魏,进爵纪西平”讲的是鹤山源氏老祖宗源贺受北魏太武帝赐名“源贺”,并进爵“西平王”的故事;乐隐源公祠的“华胄开东粤,明礼祀北平”则是说源贺曾任冀州刺史,治所在今北京(旧称北平),反映了源氏由北方南迁的历史源流。

  当地的族谱资料显示,霄乡村源氏的祖先是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人的一支,他们的姓氏——源,正是古鲜卑姓氏之一。唐朝中后期,源氏后人淡出政治舞台,大部分人以经商和务农为主。南宋期间,源氏南下先落居广东南雄,后再次南下,最后定居于龙口霄乡(今宵南村),至今已有700余年。

  经商有道 霄南村曾显赫一时

  熟悉当地历史的村民源志雄告诉记者,“霄南村虽然是一个乡村,但在历史上,这里却是一个商贸交易地,村里家家都很富有。”据了解,如今蜚声海外的源吉林万应甘和茶的发明人就是霄南村源氏后人。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记者穿行在霄南村一座座气派的旧建筑,仍可以看出当年村民的富庶。

  据说,原来的霄乡村(过去的自然村霄乡村,后和南安村合并成为今天的霄南村)最初的格局是按照南凉城的缩影建设的。源志雄回忆说,霄乡村过去外有护城河,内有城墙环绕,重要的地方还设有烽火台和炮楼。“这些东西后来都没有了,现在只有南门还有一小段城墙。”

  重家风

  源氏家训入选中纪委廉史镜鉴

  据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原院长赵宗福研究,源氏家族是中国历史富有影响的名门,尤其是源氏第一代源贺,北魏时期不仅功名显赫,而且以勤勉职守、廉洁自律著名于世,特别是其遗训成为了源氏家族千百年来的家训,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家风教育名篇,为后世所称道。

  在乐隐源公祠内,记者见到,祠堂里悬挂着源氏始祖源贺的遗训——“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目观必真,耳属必正;遏恶扬善,亲贤远佞;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

  珠海电视台原台长、今年76岁的源荣枝告诉记者,这些家训告诫子孙不要骄傲狂妄,不要荒疏怠慢,不要奢侈越轨,不要嫉妒他人;有疑难要多请教,言语要审慎,行为要恭谨,服饰要适度;眼睛观察事物定要求其真实,两耳听话一定要求其正确;要做到抑恶扬善,亲贤远佞;以忠诚勤勉去侍奉国君,以清廉俭朴来要求自己。“源氏子孙遵其祖训,报效国家,显赫于北朝、隋、唐数代,以致在二十四史中有名可考者多达五十余人,加上其他史籍文献更多达八十余人。”

  源荣枝说,“我们的家训还被选入中纪委的廉史镜鉴,以告诫现在的官员如何为官、为人。”

  记者在中纪委官方网站“廉史镜鉴”专栏中看到,《从“奉公不挠”看源氏家风》一文详细介绍了源贺及其子源怀等源氏官员的为官、为人之道。

  尚读书

  源氏弟子曾数百年免费上学

  在乐隐源公祠正中,有两副长联“北魏隋唐宋朝朝武略文韬功垂史册,南洋港澳粤代代慈商善贾德报中华”和“乐在洛阳披坚执锐只为安邦定家国,隐居霄乡茹苦含辛留得福地荫子孙”。

  源荣枝告诉记者,这两副对联表达了村民对源氏祖先的认识——当年曾在洛阳历任朝廷重臣保家卫国,后来弃政从商后守法经营,生意越做越大,遍及整个东南亚,而且,族人乐善好施。

  而至今仍为霄南村源氏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在霄南村的数百年历史上,源氏弟子曾一直享受着由族人出钱供其免费读书的“福利”。龙口镇副镇长任国明告诉记者,“源氏有经商的传统,有钱人不少,有钱人就会出资让族中所有的弟子都读上书。”

  有传承

  村史民俗文化馆展鲜卑历史

  昨天,霄南村村史民俗文化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记者在文化馆内看到,展览以“走进鲜卑”为主题,通过“鲜卑起源”“鲜卑的社会生活习俗”“鲜卑群雄并起”“北魏王朝”“鲜卑历史文化对后续社会的影响”“源氏与鲜卑”六个篇章介绍了中国古老民族鲜卑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鹤山源氏的发源等。

  任国明说,“作为鲜卑一支的源氏家族,先辈留下来的在廉政文化、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家训,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整理研究和宣传发扬。”

  文/图  广报记者严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