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伦国际学校的学生在该校中国文化节上表演。

  大洋网讯 原本以外语、国际教育为特色主打,以培养孩子出国为目的的国际学校,如今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记者从佛山多所国际学校了解到,有国际学校专门设置国学堂,挂上孔子画像,学生每天上一节国学课。而有学段更高的国际学校,则通过设置中国文化节、设置《中华文化专题选讲》校本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茶艺、中餐礼仪、唐诗宋词等内容。虽然这些课程并不纳入国外的升学体系,但学校依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关课题探究后才能够毕业。

  创新:

  古色学堂学《论语》

  国际学校每天都上国学课

  国际类学校里也有国学课程?在南海里水山语湖国际学校,记者见到学校内专门设置了国学堂,学校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天将会在这个地方学习一节国学课。在国学堂内不仅挂有孔子画像,案牍桌椅也古色古香,非常传统。

  “国学课是一个有仪式感的地方。”该校詹校长称,国学课非常受到该校学生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该校200多名中国学生外,10多名来自日韩欧美的外国学生也一同在国学堂上课。

  在当日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论语》。有别于别的学校学生在学习国学时,侧重让学生诵读,该国际学校的国学课堂上创新融入了国际IB课程中的探究思维,老师让学生先猜测分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话语具体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求证。

  “IB课程给出孩子框架,让孩子从学知识变成探究知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新的方式完成国家课程和国学经典课程的内容。”该校老师介绍,该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初中,除了每天的英语课程、中文课程外,将坚持安排一节《国学》课。让学生天天与孔子、孟子、老子对话,在《大学》《中庸》中修身养性,从而敬“君子”,远“小人”。在独特的学习过程中,知“忠孝仁节义,礼智信廉耻”,博闻强识,孩子们丰满的人格开始成长。

  吟诗作对不算啥

  还要完成传统文化探究

  无独有偶,位于南海的美伦国际学校,日前也举行了该校的第一届中国文化节。晚会上,学生演出了具有中国传统的扬琴、中阮等民乐表演,还展示代表了中国舞蹈特色的水袖、单口相声等节目。

  除了社团展演活动,该校还有中华文化课程、中国民乐社团、中国美食社、中国服装社,让学生在接触外国的生动教学之余,更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按照国际学校引入的国际课程体系,其实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考试科目。”美伦国际学校校长黄秋艳告诉记者,虽然在升学上没有要求,但该校还是将相关的课程内容作为学生的毕业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撰写出研究论文报告,才能从学校毕业。

  “国际学校的学生不以应试为目的,立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去设置课程,所学的中国文化层面也会更加丰富。”黄秋艳称,比如该校的中华文化专题,会涉及唐诗宋词、传统饮食文化、茶艺等,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比如唐诗宋词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多少篇目,但要求学生了解平仄对仗,甚至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学会吟诗作对。

  有意思的是,在该国际学校学生既要掌握西餐用餐文化,比如刀叉摆放等用餐礼仪,也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去学习中餐的礼仪。“比如安排长辈在圆桌的座次,谁应先动筷子等。”

  校长:

  有利于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在中国成长的孩子,怎么能够不学习中国的文化。”詹校长称,作为一所国际学校的校长,对此她特别有感悟。“全世界那么多人说中文,但在一些国内的国际学校,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仅作为选修课,没有受到重视。”詹校长表示,在她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孩子在国际学校读书,很早就出国了,后来到了大学的时候,中文的水平并不好。

  “这样的国际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不成功的。”詹校长称。

  “国际学校要培养既有‘世界眼’,又懂‘中国风’的学生。”美伦国际学校校长黄秋艳称,目前国际教育的新趋势就是培养既能出的去,又能回得来的人才。

  “进一步讲,国际学校的学生以后上到世界知名的大学,和其他国家的优秀精英人才竞争。”黄秋艳称,“既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又有全球视野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

  家长:

  偏爱重视传统文化的国际学校

  记者了解到,有别于以往,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国际类学校时,除了考察外教水平、课程体系、教学环境外,越来越多重视国际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当初选择国内的国际学校,是想让孩子先在国内接触国际教育,但不想太早把孩子送走,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放弃掉。”南海一所国家学校家长称,身边也不乏在国外的亲戚朋友,交流时连中文都表达得不够流利。

  “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孩子送到中国接受教育。”家住南海的家长姚女士称,自己认识的朋友在南海一所外籍子女学校就读,学校专门开设了中文课程教育。

  不仅是国际学校,记者了解到,佛山市教育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体中小学根据推荐书籍名录,自行选择,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佛山更多的中小学中,学校将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3分钟、课间、午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经典诵读。小学的诵读书目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而中学诵读书目则包括《中庸》、《大学》、《老子》等。

  文、图/广报记者陈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