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原本静谧的博罗县横河镇河肚里村异常热闹,年初才开业的“禾肚里”稻田民宿酒店入住率达100%,游客纷至沓来,酒店“一房难求”。不远处,依托环罗浮山生态旅游圈,串起7个行政村构建的“七星耀罗浮”也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2015年该片区集体收入同比增长61.7%,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5%。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记者日前从惠州市旅游局了解到,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县域旅游专项规划,惠州乡村旅游将从空间上打造北部和东部山地乡村旅游区、中部农田生态观光体验区和南部滨海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剑指“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火了乡村旅游
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近年来,博罗县依托环罗浮山生态旅游圈,累计投入2.5亿元,把松树岗村等7个行政村、50个村小组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构建起一个“七星耀罗浮”的环罗浮山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
其中,7个行政村被打造成“三园四海”格局,如新作塘村为“航天农业园”、埔筏村为“岭南风情园”、郭前村为“水产业观光园”、澜石村为“醇香酒海”、松树岗村为“烂漫花海”、西群村为“清幽竹海”、酥醪村为“道庭境海”,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还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很多农村是农田沃野,而在长宁镇松树岗却是“烂漫花海、瓜果飘香”,成了当地热门的旅游景点。“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改变村貌,更要探索新路子。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带已初步形成。”松树岗村支书朱建新说,除了规划成片的花卉、瓜果,去年村里还引进台商发展立体种植基地,建成了占地108亩的“空中田园”。
据统计,近两年来,到博罗县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的全国各地机关单位达68批2800多人次,接待旅客超过50万人次。2015年,7个示范村实现集体收入同比增长61.7%,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5%。
仅今年春节期间,博罗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参观人数就达30.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余万元。据介绍,游客除惠州本地外,多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乡村旅游产生农村“三变”效应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博罗县的福田菜心节、公庄荔枝节、石坝甘蔗节、观音阁的帐篷节等,给乡村带来超高的人气,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成为带动农村发展、促进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2月中旬,广东省首批旅游扶贫现场调研活动在惠州举行,经验交流会上,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张莉兰如是介绍道。
张莉兰说,为推动实施“将农村转变为景区、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的“三变工程”,惠州市旅游局经过对全市148个贫困村的深入摸查,首批确定了10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和20个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作为旅游扶贫工作的先行部分。
在惠城区芦洲镇,一种“旅游+扶贫”的新型发展模式正积极探索中。在芦洲镇青塘村,筹款建立的扶贫生态农场占地近60亩,土质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目前,农场以菜心为主要品种,按供港蔬菜的生产标准进行种植。“农场以‘村集体+农场管理、种植及经营技术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税后从村集体所得利润中抽取一半用于扶贫户分红。”芦洲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这一扶贫项目,芦洲镇还串起三洲村、岚派村、芦村村、龙颈村、大兴村、墩子场村,打造竹海情韵、水中漫步、山花烂漫、村落遗风、五彩农田、绿野仙踪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三条特色旅游路线,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在博罗县陂头神村,“村企合作”模式的旅游公司已经显现效益。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陂头神村共接待游客6000多人次,创收75万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旺了整个旅游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博罗县接待旅客数同比增长11.2%;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1.2%。
“为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起,惠州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专家智库。”张莉兰说,依托高校的教授和专家团队进行调研,逐步为30个重点村制定了不同的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例如惠东的白马村重点发展农村生活体验游,龙门的上东村重点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水坑村重点发展古村落文化体验游等等,使各地得以凸显特色,错位发展。
如何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呈爆发式发展,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选择在周边乡村旅游点,主要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同时,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的70%,但旅游消费还不到国内旅游消费额的20%,业内人士指出,乡村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下一个风口。
那么,如何打造适宜惠州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呢?
贵州省旅游规划策划市场营销专家游为民教授认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需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诸如可进入的交通,城里人欣赏的自然资源,村庄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乡村旅游组织建设和管理等等。他强调,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忽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
国内知名旅游营销专家郑泽国教授强调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首先要围绕目的地的八大要素来做,也就是“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信息+旅游环境”,要注重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和组合性特点,进行多类型、多项目、多品种、多档次的产品组合。
“惠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就地城镇化。”惠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乡村旅游重在发挥各地生态优势,不搞大搬迁,实现“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将农村打造成“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
未来,惠州将集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小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要求,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子,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如博罗如公庄、横河、长宁、泰美、观音阁等镇,把乡村风情小镇建设作为实现惠州特色城镇化的支点,让农民安居乐业,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让游客有更好的乡村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还要打好融合牌,可以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辐射作用”,张莉兰介绍,如“文化+旅游”,结合客家文化游、红色旅游等新产品形态,如把高潭革命老区创建为4A级乡村旅游景区,这样拉动马克思街、列宁街的商业链条;又如“农业+旅游”,湖镇的航天育种基地对周边的乡村和扶贫村起到了极大的帮扶辐射作用;博罗县观音阁镇探索“体育+旅游”的方式,联合民间组织,将之打造成为户外运动胜地。此外,还有“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方式正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探索和推进。
规划先行让游客留下来过夜
今年1月惠州市两会期间,致公党惠州市委员会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目前,惠州各县区乡村旅游齐头并进,成绩显著,乡村旅游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显露雏形,乡村旅游产品几乎囊括所有种类,如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水域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农业旅游产品等,但存在规划策划水平偏低、旅游精品缺乏、人才缺乏、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乏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惠州市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会长陈永燊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州从事乡村旅游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农场有2万多家,从2014年开始发展势头已经相当迅猛。尤其在博罗,乡村旅游发展最为迅速,一年四季几乎都能在博罗找到乡村旅游的地方。不过,陈永燊坦言,目前惠州乡村旅游还停留在“一天游”阶段,游客人均消费在200—300元,“过夜客”市场可挖掘潜力巨大。
“发展乡村旅游,应充分表现和突出本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惠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传统的低层次产品上,而要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层次和品质,让游客留下来过夜。
根据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惠州乡村旅游将在空间上划分为三大功能区。
其中,北部和东部山地乡村旅游区以国家5A级景区罗浮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南昆山为基础,融合博罗、龙门、惠东的山地乡村旅游资源,集休闲、度假于一体,发展山地度假乡村旅游;中部农田生态观光体验区以惠城区、惠阳区、仲恺高新区、博罗县的城市中央休闲区为基础,打造观光农业旅游;南部滨海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通过对接《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积极参与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以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开发为基础,打造生态休闲渔业,与惠州山地、农业休闲相互补充。“规划先行将提高乡村旅游品味,从而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该负责人说。
[策划/统筹]曲广宁 罗锐
[采写]卢慧 徐乐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