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2日在北京发布。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等十项科研成果入选。

  前五大进展分别是: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1.3亿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发现使古生物色彩复原更加可信、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早泥盆世植物根系促进土壤形成及河流地貌转型。

  紧随其后的是: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系列昆虫伪装行为及最原始蚂蚁社会化起源、抚仙湖虫腹神经节与泛节肢动物早期神经系统进化、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盘状卵裂动物胚胎化石、白垩纪中期琥珀中保存的一段具有原始羽毛的恐龙尾部。

  澄江生物群三维保存的大附肢类节肢动物幼虫、辽西发现最早的银杏植物木材化石并列第十。

  其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率领的国际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利用史前人类的古基因组追溯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该项研究指出,末次冰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强烈变暖事件对欧洲人群结构有重要影响,比如在很长时间里,冰河时期的欧洲人是暗色皮肤和棕色眼睛,一直到1.4万年前后蓝色眼睛开始大量出现,而白色的皮肤是在7000年前后大量出现。

  此次评选是中国古生物学会首次举行科技进展类评选。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朱敏表示,此次评选的十大进展是过去一年中国古生物学者取得的重大成果中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基础科学成果丰富,与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分不开。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关凤峻表示,加强对古生物研究能够提高对远古生命和地球环境的认识。中国是化石大国,中国国务院六年前公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这几年从国内外截获和追缴了1万多件古生物化石,化石流失显著减少,有力支持了古生物科学研究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