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广州南沙龙穴岛,一些5米高的大树被拦腰折断。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作者: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8/03/content_62474.htm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多有情调、有情趣、有情况的自媒体资讯,点击下载南都自媒体客户端体验http://corp.oeeee.com/ndapp/  2日,广州南沙龙穴岛,一些5米高的大树被拦腰折断。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2日早上8点,平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地铁三号线京溪南方医院站内,行人寥寥无几。南都记者 马强 实习生 胡弘智 摄

作者: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8/03/content_62474.htm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多有情调、有情趣、有情况的自媒体资讯,点击下载南都自媒体客户端体验http://corp.oeeee.com/ndapp/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2日早上8点,平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地铁三号线京溪南方医院站内,行人寥寥无几。南都记者 马强 实习生 胡弘智 摄

  今年首个登陆广东的台风“妮妲”来去匆匆,昨日先后穿过深圳、广州、佛山和肇庆,17时其中心从封开境内移出我省,广东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对“妮妲”来袭,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众志成城。省防总介绍,至2日20时,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妮妲”离开广州了。

  此次台风,未登陆前阵仗颇大———悬挂红色预警信号、一级应急响应、全市“三停”……所有人都严阵以待的时候,它姗姗地来了,又走了。南都记者记录下24小时内“妮妲”过境前后广州普通市民生活的种种。

  等待妮妲

  “超市的肉、菜已抢空了。估计大家都准备在家里呆一整天。”

  “妮妲”要来的消息,阿文其实在7月31日就知道了。

  阿文是广州珠江新城一家公司的职员。“妮妲”(英文名为“N ida”)是一个女士的名字,但不像阿文想象得那样,“妮妲”并不“温柔”———2009年,它席卷菲律宾,夺走了多条人命,所过之处满目疮痍。

  新闻说,“妮妲”可能是30年来首个登陆珠江口沿海的强台风。随着“妮妲”逼近珠江口,广州气象部门挂出红色预警信号,8月1日下午2点,广州市宣布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停工(业)、停产、停课。

  当天下午5点,阿文的办公室曾有过一番热烈讨论,直到领导来通知大家,方才尘埃落定———“明天不上班”。

  阿文心里喜滋滋的,总感觉因台风放假的这一天是“毛利润”,过了半个钟头,公司提前下班,不消一会,偌大的办公室几近清空。

  阿文走得飞快。他抬头看天,乌云黑压压的,“那应该是台风快来了”。他奔得更快了。不一会,豆大的雨珠突然从头顶飞落。阿文进入地铁站的时候,站台已成人海,每趟列车都是个挥发着浓厚汗味的沙丁鱼罐头。

  此时,在广州海珠区琶醍创意园上班的徐小姐已躲过了这波人潮,他们公司提前下班了。她出了地铁站,站在了永旺超市的货架旁。“肉、菜已抢空了。”徐小姐说,“往常没有这样子的,估计大家都放假,和我一样准备在家里呆一整天。”

  “瓜类早就卖完了,只剩一些叶菜,大家都不挑了,直接抓起一把就过秤给钱了。买肉也难,肉档、家禽档、水产档早就清空了,档主都在收摊,想买点烧腊,烧腊店的人龙足足排了二十米长,排了近半小时,买回了一盒叉烧。”远在越秀区的豪贤路菜市场,林先生也发出相同的感叹。

  8月1日晚上9点,阿文打开一扇窗户,观察天色,“一点风都没有,台风还没来吗?”

  所有人都在等着台风的到来,而不断滚动更新的关于台风的资讯,正在一分一分地加重着这股焦迫。

  南沙广州客运港里,自称已见证20年台风的海运工作人员谭锦峰在值班室里也等着“妮妲”。时间是晚上9点40分,港外是一片深蓝的海洋,浪一会一个地扑来,然而基调仍然是平静。

  “见过太多大风大浪,一切按方案来,没有问题。”老谭说,沉稳得都好像要打出个呵欠来。老谭作为客运港值班的8名人员之一,要负责在台风来临前监控台风的信息,同时安全部署港口内的路牌、铁架。

  台风来了

  “妮妲”以每小时跨越一个区的速度翻阅着广州。

  为了抗击台风,广州市各部门都严阵以待。据广州市三防办消息,截至8月1日23时45分,广州市紧急转移危险区域人员83398人,此外,紧急做好渔船回港工作,要求农业部门、各区三防部门组织做好渔船回港避风工作,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台风来临前已组织2490艘渔船全部回港避风。

  8月2日凌晨3点35分,“妮妲”终于在深圳大鹏半岛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为14级,继而以25公里的时速继续西北行。而经过一夜的守候,老谭也看到了第一个高浪,那时是灰蒙蒙的凌晨5点钟。他直呼“台风快来了。”

  “妮妲”确实来了。

  它以每个小时跨越一个区的速度,翻阅着这座广州城,却显得不太愿意逗留———上午8时,它在南沙区;9时,它在番禺区;10时,它已到了海珠区,这也是它旅程的最后一站;11时,这个不速之客已离开了广州。

  “妮妲”当然惹起了一番风雨———广州市多区暴雨,番禺、黄埔、海珠均有较严重的水浸,广州市区的多条公交线路因为水浸、倒树而飞站、走短线或直接停运。

  上午,海珠区新洲码头新洲东、西直街,坐北面南的每家每户均在门前设两个石墩,每到台风或涨潮,就往石墩上插一木板,以泥沙糊住。“台风天,雨下得太多了,当然主要是因为涨潮了。”一名叶姓居民正往石板糊上流质的泥沙,说到台风,他叹了口长气。

  在黄埔古港里,66岁的王阿婆正在兜售自己从台风那里抢回来的香蕉,“卖得非常贱,一斤一元钱”。王阿婆说,台风天,游客少,生意淡得很。

  中大纺织品市场,手上结满了老茧的搭客仔老李,是希望台风及早过去的其中一人,“中大市场因台风歇业,一个上午只拉了一台客”。他没好脾气地说,从泰康路到中大地铁口,拉客收的8元钱还抵不上一包烟。

  抗击台风的工作与此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比如,广州交警就成了“浇警”,坚守岗位,对一些倒树的路段进行及时处理;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东直街某部战士携冲锋舟、防汛袋对新洲街道水浸进行抢险,并对受灾的居民进行转移。

  “婚照结”“茶照饮”

  “不管它变成什么风,不用上班就是对的。”

  在许多广州人眼中,这场台风在市区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

  广州市区一带风雨不大,而且交通异常畅顺,老广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所谓“马照跑,舞照跳”,恐怕在老广要加上一句,“茶照饮”。

  8月2日早上8点半,滨江东顺峰酒楼,人声鼎沸。周婆婆很早就来了,一盅两件,加杯热茶。“就住在附近,每天喝早茶习惯了,看着雨不大,就抵不住瘾来了。”

  早在周婆婆出门之前,滨江东路对出的珠江绿道上,女姐和巧珠穿着鲜艳防水衣相约到滨江东路拍“台风”。

  早在前一晚,巧珠为了拍台风,就到市内某大型运动品牌商场购买了两件防水风衣,一人一件。穿着巧珠买的防水衣的女姐无惧风雨,在巧珠的镜头前叉腰摆POSE。

  有人则在这个台风天里留下一生的印记。上午10点,在黄埔大道中的天河区婚姻登记处,尽管比往常工作日显得比较冷清,但是打着雨伞前来登记结婚的新人陆续有来。

  身穿情侣装的小陈夫妇刚刚办好手续拿了结婚证书,“一个月前就提前预约了来登记,事前也不知道台风会登陆,之前还有点担心,但早上看着天气还行,就还是如约来了,毕竟完成人生大事比较重要啊!”

  一位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笑言,“今天来结婚的,都是真爱,来离婚的,都是真不爱了。”

  微信朋友圈被调侃为广州台风刮得最烈的地方。“妮妲”台风过去后,一派海晏河清的样子。朋友圈里,许多上班族正在对这场台风做“结案陈词”。

  白领刘先生评价,它是优秀的台风———“不管它变成什么风,不用上班就是对的。”

  统筹:南都记者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李拉 徐勉 叶思茗 杨婷 许晓蕾 通讯员 刘瑞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