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宋媛媛

  “儿童固体饮料贴牌加工”“益生菌加工贴牌委托研发生产合作厂家”“原料采购、产品研发、加工生产、仓储运输一站式代工服务”……张丽的微信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儿童产品代加工广告。

  张丽在北京自营一家母婴店。除了店铺租金高以外,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寻找优质货源。“大牌商品的正规渠道商难找,即便找到,商品利润也不高,而加盟儿童品牌又受制于人。”

  近期,张丽将视线转移到了产品代加工上,想新创一款儿童益生菌品牌。但代加工企业资质如何、原材料质量如何、食品配方是否合理,又成了新的难题。

  有专业人士指出,相比成人产品,儿童产品在技术标准、原料来源和配比等方面都有强制性规定,监管部门对儿童产品质量上的把关也会更严格。

  代工厂水平参差不齐

  所谓“贴牌”代加工是指,公司运营某品牌,自行联系原材料、加工厂商,由这些厂商代加工生产原材料、产品,再贴上该品牌公司的品牌名称,整合到该品牌公司统一销售。

  “代工模式在儿童产品的生产中同样很普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与成人产品不同的是,加上“儿童”二字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国家对儿童玩具、儿童家具、婴幼儿奶粉及辅食等儿童产品都有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定。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未施加强制性认证标志的玩具和童车产品一律不得在国内销售。

  “但现实不容乐观,一些代加工厂由于工艺和加工手段较为落后,安全风险隐患较多。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关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资质。”郑风田说。

  在众多代工企业面前,张丽也犯了难。她在百度输入“儿童玩具、食品代加工”等关键词,几乎每一关键词输入后都能显示数百、甚至几千条儿童产品加工企业的信息。

  张丽随机咨询了一家儿童玩具代加工企业,其负责人表示,虽然其在广告中标注能生产多种类儿童玩具,但只有一种或两种儿童玩具生产的CCC认证资格。

  一家标明“能加工定制新款儿童平衡车”的代加工厂负责人称,目前“我们有童车的CCC认证,但是平衡车还未通过CCC认证。如果有需要可以边生产边办手续,或者帮助客户介绍其他代工厂”。

  此外,一些代加工厂商对订购企业的资质要求也不高。

  虽然在代工广告中有“客户必须拥有合法注册商标、营业执照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不承接个人业务”的描述。但广东惠州市一家生产儿童食品的代加工厂工作人员张然却告诉记者:“办理手续,与订购产品不冲突。首批货需要约35天时间,这为客户办理手续留足了时间。”

  作出承诺的不只惠州这家公司,湖南株洲的一家企业工作人员李靖也称:“首批货需要45天,由于现在儿童市场较热,经常有客户‘转型’投资儿童食品,有时候会出现资质不全的情况。客户可以一边办手续,一边订货生产。”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除了各类企业代工广告,网上还充斥着一些由个人发布的儿童产品项目广告。这些广告打着“农村项目”“监狱加工项目”“兼职赚钱”等名头,招揽兼职的玩具加工代理。有的还承诺熟练后可月入两千元。更有甚者表面发布代加工玩具广告,实则涉嫌实施欺诈。

  家住河北某市的孙萍经朋友介绍,代理了某玩具代加工项目。根据要求,代工只需缴纳600元的代理费,还可退还。后来,孙萍屡被项目方以制作不合格为由克扣手工费,押金全部被扣留。

  对此,郑风田指出,无论“商家”如何做宣传,这些不正规“玩具”的消费群体有限,大量产品不可能被市场接纳。类似玩具“代加工”项目实际上只是某些“商家”骗取原料押金的手段。

  检测手段缺失

  由于代加工企业很多是“代工代料”生产,如果原材料“以次充好”,订购企业则往往难以察觉。

  “在产品生产全链条中,代加工生产往往是利润最少的一环,成本决定了代工厂用料等级。”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为了降低代工成本,如果从原材料中做手脚‘以次充好’,订购企业一般难以察觉,难保产品质量安全。”

  对此,业内人士王宪深有同感。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儿童品牌众多,以中小企业、个体经营为主,很多企业难以对产品代工的过程有效监管。

  “以儿童益生菌固体饮料为例,此类产品主要原料为益生菌、蛋白质、钙铁锌或DHA等。通常是2克一包(条)、一盒20包的规格,成本价格约为20元,但市场零售价一盒约为两百元。”王宪说。

  “即便单包(条)成本价低于1元,对于代工厂来说仍有利益浮动空间。”王宪指出,代工厂是“代工代料”生产,原料商选择是自主行为。某些代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购的原材料虽然是大品牌,但有可能是其低端品类,价格相去甚远,有的单包(条)成本可能在0.5元,甚至更低。

  “销售领域乱象就更多了。”王宪告诉记者,有的企业为了“塑造”形象,宣称产品是自有企业生产,隐匿产品实际产地和代工企业名称。有的儿童食品甚至宣传有“提高免疫力,阻隔并消灭病原体”等保健效果。但面对这些问题,负有连带责任的代工企业却置若罔闻。

  “贴牌”也有禁区

  “‘贴牌’代加工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躲避监管。”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帆告诉记者,儿童产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规定,品牌公司更应该合法经营,严控代工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根据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代加工、委托加工产品,被委托企业应当取得与委托加工产品相应的生产许可。企业应当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说明书上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住所,以及被委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受委托企业也需要承担相应连带责任。

  朱丹蓬介绍说:“代加工模式虽然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婴幼儿配方食品是个禁区。”

  他指出,由于婴幼儿奶粉、米粉和泥类等辅食是三岁以下儿童主要食物来源。除了有《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等严格的标准外,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食药监总局还在《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中明令禁止委托、贴牌等方式生产。

  随着国内家长对“洋奶粉”的追捧,加上跨境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购买洋奶粉,甚至一度使国外超市出现奶粉紧张的状况。中国市场对“洋奶粉”需求巨大,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企业为了牟利,采用国内生产、包装,贴上国际知名品牌的方式,制造假“洋奶粉”。

  此外,这些“贴牌”假“洋奶粉”不一定是进口奶粉灌装的,厂商检测并不严格。

  “法律具有滞后性,在众多儿童产品面前,家长不能仅依靠监管部门的严查来鉴别奶粉好坏,还需要多看多听,自主提高鉴别能力。”朱丹蓬说。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受访者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