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说到蜡像这个行业,我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接触,记得我是去广东拜访一个企业主,当时进门的时候吓了一跳,我看见里面坐了好多人,我第一反应就是立马退了出去了,然后旁边就有人笑我,说:“这是蜡像不是人。”我当时就对蜡像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未来的几年,我不断的收集蜡像的资料,也不断地和身边的艺术人探讨这个蜡像制作的工艺,然后慢慢有了建蜡像馆的基本技术,再后来就有了用蜡像馆的形式表达人文情怀的想法。
2009年,因为工作原因我来到了从化市,我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这里曾是客家人南迁的居住地,也是一、二次粤北会战的主要战场,所以我后来也把蜡像馆的选址选在了良口镇,目的就是缅怀为了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军人。
蜡像以前是用蜡,但是后来发现老鼠喜欢偷吃,也经过工艺的进步,我们使用了硅胶,但是硅胶有个缺点就是太稳定了,什么东西也不可以跟它发生反应,所以上不了色,或者一上了色就一下就掉了。
上色也是属于一个行业的机密,具体一个蜡像的做法我们有很多的分工,像皮肤的纹路怎么做,血管怎么做,眉毛怎么做,头发怎么做,都有明确的分工,做这种产品都是需要耐心的。
我们搞艺术工作的人,都有一种艺术情怀,这种艺术情怀会让我们心里有一种很向往的艺术环境,我们通过收集资料,然后自己创造出自己向往的一种生活环境的形式。
做这个蜡像馆我们是表达着从化历史人文的一种怀恋和敬仰,当时为了收集很多资料,而且去考察了很多地方。就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当时的人,我们还专门去拜过抗战老兵,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