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末,Ami在牛鼻村租下农房,准备周末在这宁静的小村,居住农家小屋,院前栽花种草,院后几洼菜地,闲来逛逛山,余暇泛泛舟,满怀欢喜地开始体验自己的慢生活。牛鼻村是一个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特别适合读书学习,农房的客厅范围较大,便添置了三个书架,动手建造一个小小的阅览室,要求进村来的朋友们以书为见面礼。

  偏僻的小山村里出现了一间充满书香的小屋,很快就引起了村里几个小孩子的好奇,朱美玲和何颖慧带着妹妹来玩时,开始翻动书架上的书籍。三个书架上的各类书籍都是成人读物,朱美玲胆怯地发问“阿姨,有没有我们看的书?”对爱看书的孩子有着本能的喜爱,立刻应承“好,阿姨下次来的时候,一定给你们带点小孩子看的书。”

  从家里带来的书很快就让这两个孩子看遍了,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尤其是了解到这个农村的孩子们极少拥有自己的图书,决定为孩子们找更多的书。通过微博、微信、QQ群向城里的朋友们征集家里的旧图书。2012年3月,第一批通过网络征集的儿童读物送进村里,孩子们开心地阅读能够看懂的书籍。

  在与牛鼻村的孩子们接触的同时,也到附近的几个乡村了解了农村儿童的一些基本情况。牛鼻村周边的几个农村的儿童都集中在夏富村的夏富小学读书,学校里有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四个班,共有58名学生,不少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校有间社会上捐赠的瓦蓝图书室,但极少对学生们开放,学生们除了上学期间接受课堂知识教育,课后的大量时间都是守在电视机前,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很少。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家长聚少离多,沟通少,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了解了周围乡村的儿童状况后,决定将牛鼻小屋书架转为乡村儿童图书室,目的不但是将牛鼻村孩子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同时也可以通过图书的存在,吸引更多的附近乡村孩子们节假日来牛鼻村读书,慢慢参与这项活动之中。引导乡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带孩子们畅游书海,帮助他们在学习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知识的增加,让孩子们明白不会的学习就会了,没有什么好怕,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培养乡村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知识改变不了一生,但会给你改变的机会。

  启用“牛鼻村儿童图书室”这个称谓,是在2012年的12月末。那是经过2012年近一年时间的摸索、总结,决定将牛鼻小屋书架定位为乡村儿童读物为主的乡村儿童图书室,并于2013年元旦对附近乡村的儿童开放。到2014年末,图书室运作了整整两年时间,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数量近五千本,图书管理员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十二人,并在葛布村成立了第二间乡村儿童图书室。两年时间里,乡村儿童图书室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Ami表示,对农村孩子的帮助,坚决不做那种捐钱、捐衣的纯物质帮助。多年的捐助失学儿童活动中,已经发现这个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单纯物质上的捐助,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遇到困难只想等、靠、要,只会伸手。而不是想着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助长了好吃懒做的卑劣行为。更重要的是失去做人的尊严。象牛鼻村这种生活相对还算富余的乡村,儿童并不缺吃少穿,更应该从思想上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