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开放校园考验大学人文内功
原标题: 教育时评:开放校园考验大学人文内功
近日,一则“北京将在人大、北航等高校试点‘拆墙’以打开封闭大院”的消息,引发热烈讨论。北京市规划委日前回应称,对几所学校的规划是加密路网和改善局部道路微循环,与拆墙推动街区制无关。
“高校拆墙”的传闻虽被辟谣,但是在实施街区制的大背景下,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开放校园甚至拆除围墙的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讨论。从社会的角度看,当然希望出现“没有围墙的大学”。因为大学的很多资源是优质的,比如教学实验资源、图书资源、体育场馆资源等。尤其是大学在城堡式的现实存在中,其与周边社区无论在文化底蕴上,还是在文体资源上,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落差。大学的某些资源在某些时段,比如假期,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而周边市民又有着强烈需求,奈何一堵围墙就将这种“落差”逐渐固化了。这并不符合大学的功能趣旨。
蔡元培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由此可见,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人文精神的聚合与发散,来提升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那么,就区域而言,大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理论上首先要融入周边社区;大学对外开放,首先是对周边社会表示出热忱的开放度,从而在开放中让大学的文化底蕴与市民的文化需求相互动,形成一个区域文化共长的范式。
当然,让我们的大学完全“散落”于社区,或者完全拆除围墙打开大门,短期内是不够现实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些大学有限度向社会开放。事实上,大学与社区有限度地融合,不仅可以畅通、优化高校周边地区的道路微循环,更大的受益者是区域经济与文化的活跃和繁荣。而这也是大学对社会尤其是区域社会应该有的责任。
可以预想的是,大学有限度开放之后会面临种种新问题,譬如校园治安问题。然而,不妨从大环境的视角来看待变革中的新问题,其实,整个区域的治安状况才是影响校园治安状况的根本。微观来看,面对新的变化,能不能探索出校园治安的新模式,或者是将大学融入到区域的大治安网络中,才是变革过程中的进步累进。
其实,大学开放校园甚至拆除围墙,最大的障碍不是类似于治安方面的有形问题,而是大学需要修炼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开放精神的内功。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饱满,大学自会对周边社会有强大的包容、濡染能力;相反,大学气象不充盈,面对“拆墙”就不免顾虑重重。然而,就像鼓励大学生融入社会一样,根本上大学也需要深度融入社会,未来之路是否坦荡,关键看大学的内功修炼程度。
猜你喜欢
- 泰国落地签费用翻倍 9月27日起正式实施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1:03
- “国际驾照认证”推热出境游 多行业将受惠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1:02
- 韩免税店是否限中国代购爆买 韩官方称正在评估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55
- 美媒质疑巴西:烧200亿办奥运图啥 不如改善民生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54
- 刘翔状告滴滴出行侵权 因不满肖像被使用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53
- 数说乒乓球:中国四度包揽金牌 男单无选手卫冕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52
- 梦之队大将住豪华游轮却痛苦不堪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50
- 指望大跃进式的“巴铁”改善交通 别逗了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49
- 国际乒联主席:“统治”乒坛又不是中国人的错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48
- 连遇惊天失误埃蒙斯不放弃 “倒插门”移民捷克
- 评论() | 分享08月05号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