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珠海

新浪广东>珠海>正文

韩免税店是否限中国代购爆买 韩官方称正在评估

2016年08月05日 10:55 北京青年报  评论(人参与

  日前,有消息称,韩国各大免税店很可能在今年实施限购令,每人在免税店购买背包和手表的总数量不能超过10件,化妆品、香水等同一品牌产品限购50件。业内人士认为,这么高的数量上限限制,对于中国普通游客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其主要目的是打击“代购”。昨天,一些韩国代购商家也告诉北青报记者,已经听说韩国免税店可能要实行这一新规定。

意在打击海外代购?

  据韩国媒体报道,日前,韩国关税厅向该国各大免税店提出了严格限制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手表、背包的数量等相关政策。该政策具体规定包括:每人在免税店购买背包和手表的总数量不能超过10件,化妆品、香水等同一品牌产品限购50件。

  韩国关税厅相关人士表示,为防止免税品在韩国国内非法流通、因大量抢购而导致其他消费者无法买到产品等行为,有关部门决定出台以上政策,对免税店市场进行规范。该人士还表示,早在2011年曾向免税店建议过限制化妆品等购买数量,但因限购标准存在漏洞遭到业界反对。韩国关税厅方面表示,该政策实施与否还在评估中。

  韩国免税店中国人消费占一半

  根据今年2月份韩国免税店行业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免税店整体销售额达到81.43亿美元,其中中国人的消费额为44.76亿美元,占比高达52%。2016年上半年国内免税店顾客人均消费金额为207美元,其中外国顾客人均消费345美元,同比增加8美元。

  多位中国业内人士认为,即便韩国政府发布打击海外代购行为的限购令,对于普通海外游客的影响非常有限。旅游达人苏小姐表示,每次去韩国总会有朋友托带一些化妆品,有些免税店确实存在热销品常常售罄、数量不足或者限购的情况,“限购令可能反而缓解脱销的问题”,对普通游客也许是好事。

  至于中国游客在免税店“买买买”过程中,职业代购人数和购买金额则无法统计。

  中国人在韩国爱买什么

  调查显示,中国人喜欢的韩国商品,排在第一名的就是化妆品,占比29.7%。很多中国游客喜欢买韩国自有品牌的化妆品,实际上在韩国免税店里,一些欧美品牌的化妆品也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北青报记者对比发现,一款迪奥的唇膏在迪奥中国官方网站上售价为320元,但乐天免税店APP上售价仅为198.9元。一款寇驰的包在中国官方网站的售价为5450元,在乐天免税店APP上价格为4402.32元,会员打九折为3694.74元。

 韩国代购表示对生意影响不大

  昨天,北青报记者就韩国免税店的限购措施采访了一些代购商家。小雅(化名)是一位上海的专业代购,每周三飞韩国“人肉”从免税店背回商品。小雅说自己的主要“进货渠道”就是首尔的乐天和新罗两家免税店。一般来说,最受欢迎的就是“雪花秀”和“后”这样的高档韩国化妆品,因为本身定价高,在韩国和国内有不小的价差。另外,名牌包也是代购重点。像LV、PRADA这样的大品牌,韩国免税店和国内的价差在20%以上,韩国本土的品牌MCM在国内也很受欢迎,遇到免税店打折,与国内的价格差距更大。一般高档包代购的话,代购会收取10%左右的代购费,同时会采取微信直播的形式,在免税店现场直播买包的过程,让客户放心。小雅告诉北青报记者,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即便实行影响也不会太大,“毕竟订单量也没那么大”。另外,实际上免税店本身对一些商品也有购买限制。

  代购面临很多法律风险

  不仅中国海关在入境时会检查免税商品,韩国海关在游客出关时也有免税商品金额的上限限制。北京青年报记者登录韩国关税厅网站看到,里面对外国游客出境购买免税商品的要求很明确,即上限额度为3000美元(约合2万人民币),超出部分需在海关申报纳税。

  极少有中国游客会在免税店购买背包和手表的总数量超过10件,自用也不可能购买化妆品、香水等同一品牌产品超过50件。否则超过这个数量,免税商品的售价额度可能会超过3000美元,也会面临需要纳税的问题。因此,韩国政府免税品限购令更应是为打击非法海外代购。

  代购爆买航空公司也烦恼

  据航空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中国游客在机场免税店经常会购买电饭锅、榨汁机等体积较大的免税商品。有的“游客”会在免税店购买大量的化妆品,机舱内的行李箱根本无处安放。一般来说,不同航空公司对行李的尺寸规格要求不同,例如乘客人均携带的行李个数、重量、大小超过一定规定时就会被告知无法带上飞机。航空公司或地服人员会要求乘客去托运或另外支付部分费用将行李放入飞机下方的货物箱内,容易导致飞机起飞时间延误。

  由于韩国和中国属于短途,从仁川机场起飞的飞机多为波音B737、空客A320等中型客机,中间只有一条通道,游客携带上机的免税店购买的商品经常装满,需要空乘人员帮助协调。

  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 实习记者 杨思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