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观 物质奢侈不如精神富足
养育子女,吃喝拉撒无不要花钱,但最花钱的还数教育。近日,本报针对100个京城家庭2016年的教育消费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家庭的教育消费比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专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中国教育市场产品更加丰富,家长们在拓展性消费、选择性消费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与家长们在教育消费中的非理性行为不无关系。
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是家庭教育消费的重头之一。
岁末年初,很多人都少不了对过去一年家庭的消费账单进行清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少家长纷纷感叹:没想到一年下来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竟花了这么多钱。
家住东城区的张旭就是其中之一,女儿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她说:“以前总听朋友抱怨养孩子贵,现在是深有体会。”张旭粗略计算,兴趣班、亲子活动、童书、玩具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支出加起来,2016年她家的教育支出已将近六万元。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最大的期盼。为了孩子的未来,教育投资可以不遗余力,很多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便开始准备,通过各种形式安排教育经费。
近日,《现代教育报》对100位北京家长进行了关于“2016年家庭教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有较多投入,其中更有两成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占到家庭总消费支出的三成以上;与基础学费相比,兴趣培养、课外补习、留学等内容是家庭教育消费的重头。
同样,《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也显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
家庭教育投入涉及方方面面: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所重点学校,不惜花重金购买学区房;报辅导班的开销也是一个“大头”,奥数、英语、钢琴、跳舞……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的报班经历;此外,近年来各类培训班的费用也逐年攀升,一节课动辄就要数百元。但对于些家长们的态度大多是心甘情愿,家庭教育消费的沉重负担与家长们的教育消费负担感并不成正相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曾发布的调查显示,52.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支出对自己家庭来说是适度的经济负担,有13.1%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小,有12.9%的家长不觉得是负担,只有18.7%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大,2.6%的家长感到是严重负担。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洪明指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消费中基础性消费比较少,拓展性消费和选择性消费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教育消费出现。洪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总体上来看,教育市场越做越大,不断地向外扩展。从一线城市、比较发达的城市,到现在越来越向县城、乡镇等发展。他说:“教育市场的扩大,就说明了教育消费群体越来越高。现在教育市场所提供的项目或是产品越来越多,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
此外,洪明还认为,虽然总体来讲,大部分教育消费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非理性消费已非常明显,部分家长对教育的盲目消费、攀比性消费、超前消费并不可取。
教育消费适度比多少更重要
几年前,“养育一名子女要400万”的话,至今依旧萦绕在不少家长的耳边,而不久前一位北京的爸爸晒出女儿的一张“高价”教育清单,从书包、文具,到各类课外培训班,还加上旅游、零花钱等,一年总花费超过11万。一些网友抨击这位爸爸,说他“花式炫富,助长孩子攀比之风”,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选择符合家庭收入的教育方式,没什么不好。关于教育消费该多该少的问题已经成为家长圈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庭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开销确实不少。花费“大头”都在培训班。说来理由也差不多,培训班一是帮孩子培养兴趣,二是提升学习成绩。在对100位家长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超六成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消费“还能接受”,但同时也表示“不能再增加了”。
朝阳区的杜女士孩子刚升入初中,她分析:“小学阶段,一般孩子都会有2~3个兴趣班,补习班一般小学1~4年级是不用的,但到了5~6年级大概会有60%左右的小朋友会参加1~2科的补习课。每年给孩子的教育投入三四万元不算少,八九万的也大有人在。”杜女士看来,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孩子参加的培训班和兴趣班的价钱也有高低之分,最重要的还得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
相关专家认为,在判断家庭教育消费是不是合理方面,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是不是符合消费规律,即适度消费,也就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消费,不要盲目消费,消费不要超过家庭收入,不要给家庭整体带来过多的负担,那么就是消费的基本规律。
但现实中,有不少家庭的教育消费并不是很适度的,比如一些家庭把孩子送出国,而且越送越早,并不是很适度,从一定程度来讲,已经超出了家庭教育支出管理范畴。
教育消费要符合教育规律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教育消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孩子越小,教育消费反而越高。家教专家邢亚杰认为这和家长群体的消费意识与育儿观念有很大关联。现在的孩子家长普遍为80后家长,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并且非常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认为这是一项回报率挺高的投资。
此外,趁早培养孩子特长和兴趣的教育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还没有“定型”,要广泛接触各类兴趣班,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小学之前多学一点特长,开发一些兴趣,对孩子有益无害。再说如果现在不学,以后上了小学就没时间学了。”
不过,这一年龄段的家长盲目消费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家长说:“看到班上其他孩子报了这么多班,如果自己孩子什么都不学,那岂不是落后于人家了。”邢亚杰说:“现今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都是精细化养育,吃要好的,用要好的,上学更要好的。在育儿成本高涨的背后,育儿观念是一只重要推手。”
不少一线的教师都认为,有些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成才心太急迫,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一些盲目性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之内家长是看不出特别明显的效果的。但外面短平快的兴趣班,需要出成果,只有出了成果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家长为孩子报名。”许多老师建议家长多向教育专业人士咨询,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教育投资。
对此,洪明指出教育消费是否合理另一个重要的考量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市场中选择的产品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是不是能够促进孩子发展的。洪明解释道:“很多家庭让孩子学习,过多地出于功利的考虑,一味地想让孩子学到某些知识、技能。这可能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能力范围,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厌学。家长的目的很明确,让孩子提前学了可以学得轻松,在考试中获得有利地位,但却可能造成孩子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打乱学校的教育计划,也会埋下不良的种子。”
个性化的教育消费越来越多,物质奢侈不如精神富足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家境并不很好的朋友,他们自己舍不得买高档衣服,舍不得买昂贵化妆品,却舍得给孩子买几百元的鞋子与衣服,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学跳舞学弹琴学画画。对此,一位家长曾无奈地说:“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我要是不给孩子多投资点,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那将来谁要是拿丰厚的物质去诱骗他,他岂不是很容易就上当了?”
这位家长的说法听起来不无道理,想法也代表着当今很多家长的心声,但家教专家认为,人们对于“孩子要富养”这种说法理解得有偏差。邢亚杰认为:孩子要富养,并不是说要在物质上尽量奢侈,而是说要在精神上使孩子富足。
“如果你从小让孩子过很奢侈的生活,那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昌平区教师于歌认为,物质上,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精神上呢?像荒漠一样。“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精神上荒漠的人,真正的教育应该在物质上极度的苛刻,但是精神上非常的富足。”
邢亚杰说:“聪明的家长,知道孩子是最重要的资产,因此要想方设法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各种情景、增长见识,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去磨练他们。而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有益的机会,让他的心胸格局、让他的气度,让他的眼界越来越超凡脱俗,这样将来才会成为杰出优秀的人。在精神养育方面,不论男孩女孩都需要富养。父母自身的精神品位和养育孩子的智慧决定了父母给予孩子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 国外孩子过寒假 在玩耍中提升综合素质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9
- 年底压力大易疲劳 多吃5种食物巧解乏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8
- 春节宝宝饮食要注意 家长须掌握孩子饮食4个原则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8
- 分析毛孔粗大的原因 7大常见因素易导致毛孔粗大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8
- 食药监总局提示:节日饮食合理搭配 切勿大吃大喝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8
- 12招控制食欲 帮你熬过这个易胖的冬季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7
- 七种癌症和吃有关 结直肠癌太爱吃肉要小心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7
- 敷热水袋喝红糖姜水 对器质性痛经不管用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11:07
- 中国养猪业将出现大规模转型 低成本时代即将来临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08:20
-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人 就业任务繁重
- 评论() | 分享01月24号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