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湛江

新浪广东>湛江>正文

中国古代逢年过节穿着大揭密 绫罗绸缎各有讲究

2017年01月24日 08:19 中国新闻网  评论(人参与

  临近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金鸡送吉”第十一届海上年俗风情展21日在上海市群艺馆拉开帷幕,除了充满年味的民间技艺,展出的珍贵中国传统节庆服饰在现场观众中引发一场“过新年穿新衣”民俗的关注。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新年“长幼悉正衣冠”,穿新衣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一样,是春节除旧迎新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古代,场合不同,服装就不同,人们‘宁穿破,不穿错’。”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告诉记者,“古代服装分吉服、常服、便服和丧服,吉服就是逢年过节才会穿的衣服。百姓平时穿的衣服以棉麻为主,过年则选绫罗绸缎。”

  绫罗绸缎还“各有讲究”。高春明指着展厅中一件兰花纹样的清代民间女子吉服说,这件衣服就“藏”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这上面的兰花都有‘露根’的特点,元取代宋后,让文人感觉到自己没有国家、没有土地了。没有土,兰花只能把根露出来,表达一种对故土的留恋,也带有一种爱国情怀。这种兰花纹样在清代又流行起来。”

  服装的颜色也有讲究,如此件吉服的“三蓝”和“不肯红”就有着历史意义。“‘三蓝’是三种层次的蓝色,这种配色在中国民间一直流行,尤其是读书人家不喜欢张扬的就会选择‘三蓝’,这种蓝就是常说的‘青出于蓝胜于蓝’,颜色染好以后很难褪色,”高春明解释说,“而这种‘不肯红’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时尚,不管你染多久,这种红色都不会更深,也是一种文人的低调。但这个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了。”

  展厅中与吉服相对的一侧,一排排陈列柜里展有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银饰品,其中许多是古时女子逢年过节才会佩戴的“压箱货”。

  一件坠有瓜、鱼、鞋等多种图形的银饰令记者颇感有趣,这些图形也都有着各自特别的寓意。“瓜和鱼在古代象征着‘多子’;两个鞋子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和谐’,寓意夫妻和谐、家庭和谐;尺、算盘、剪刀都是古代的一些生活用品,”高春明说,“古代有文化的家庭还比较多用‘渔樵耕读’,属于接地气的一种纹饰。”

  耄耋之年的张文祥老人也是为此地特别的“年味儿”而来,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俗风情展上,古人的吉服和配饰藏品令他涨了不少知识。他自己也为展览“贡献”了自己的25件藏品——红包封,“红包封是中国的礼仪文化,一千多年遗留下来,很有民族感情。这些东西我收藏10多年,有清朝的,也有民国的,收到现在只有100张左右。”

  据悉,“金鸡送吉”第十一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将“跨春节”展至2月28日。上海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吴榕美告诉记者,该展一年一度,将一一呈现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年俗,“请大家期待明年以‘食’为主题的年俗展”。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