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教育备受瞩目的时代,民办教育作为一支蓬勃发展的力量,正为广大学子开辟多元成长路径。而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筹)(以下简称“华汇高中”)自创办以来,便以诸多创新之举闯入大众视野,成为众多家长与学子关注的焦点。
日前,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校长顾继万参加“教育名家面对面”栏目,为大家揭开华汇高级中学的神秘面纱,深入探讨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

教育理念:源于实践,因材施教
问:您在公办、民办多所学校任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历对您教育理念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哪段经历对您的触动最大,为什么?
答:我认为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所在地的息息相关。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刚刚离任的玉林新世纪教育城,那里的孩子眼神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那是所民办学校,招生在第三批。为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我们探索出差异化教学并取得成功,创造了不可超越的成绩。
问:您提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如何精准识别学生差异,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能否分享一些具体案例?
答: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差异,每个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同学数学成绩好但英语成绩相对差,学校就要进行统一规划和考核,定时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数学老师可以适当放一放,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英语老师要跟一跟。
二是性格差异,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环境原因、生理原因等会有不同的性格差异,针对这些性格有差异的孩子,我们分类后给每个孩子配备人生导师,帮助、引领和激励他们一同进步。
问:在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您倡导家长“三陪两不”,这一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差异较大。您如何引导家长理解并接受这一理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答:“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我认为家庭是一个“港湾”,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三陪两不”,就是指孩子回家后,家长只需陪孩子吃饭、陪孩子聊天、陪孩子散步;不要干预孩子学习,不要送孩子上补习班。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孩子,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
办学特色:多元合作,差异发展
问:华汇高中强调“双名校加持”,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聘请原广东潮阳、廉江工作的老师组成名师团队。这些措施如何具体落地,在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升学等方面为学校带来哪些优势?
答: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引领;二是教学过程监控;三是教学结果检测。我们聘请在原潮阳、廉江等地工作过的老师加入我们的团队,因为我是从潮阳实验学校、廉江实验学校成长起来的,我们想借助他们的办学模式、资源和经验,希望粤东和粤西的教学成果能在广州生根发芽。
问:学校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AI科技馆,投入8000万元。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学校有哪些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如何利用AI技术助力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答: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我们开设的课程有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学科应用。人工智能主要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为老师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校对学生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提供一体化的考核机制。
问:华汇高中实行差异化管理,它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在课程设置、作业安排、学生评价等环节,如何体现差异化管理?
答:我们提出的差异化管理是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教学应做到三个转变:由升学教育转变为生命中心,即课堂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由课堂教育转变为生活中心,即让课堂有趣、有神、有责;由知识教育转变为心灵中心,让学生无内耗、无对立、无烦恼。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转变为信任、支持、互利,这样的学校才有生命力。
师资与课程:严格标准,全面发展
问:学校师资团队由名师和成熟教师组成,在教师招聘和培养方面,学校有哪些标准和举措?如何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答:师资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华汇高中的老师招聘标准是全部是成熟老师,而且必须有三年以上教龄且必须有高三毕业班的教学经验。
教育学首先就是关系学,这主要体现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的高度、温度、气度和灰度很重要。校长办学要用高度引领老师;要关心老师,给予温度;要有气度,接受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灰度很关键,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或者非白即黑,要认可和接纳来自不同地方老师的不同教学思想,让他们在学校开花结果。
问:学校开设70多门选修课,涵盖多个领域。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参与度?怎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答:70多门校本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有书法、民族舞蹈、民族乐器这三门,每个学生和班级都要完成,做到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年级有特色。这三门课不能满足学生所有需求,所以每天最后一节课拿出一小时,让学生选课走班,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全面教育中发现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
问:学校的强基课程、科技课程、艺术体育课程等多元升学路径,如何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在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和升学目标上,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保障措施?
答:强基课程是为国家培养拔尖人才,科技课程培养创新人才,艺术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们在保障国家课程完成的前提下,利用早晚自习等时间,定专班、定规划、定时间,形成课程体系和学校课程特色。为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和升学目标,我们给每个学生制定人生规划,确保这些课程有效实施。
发展规划:应对挑战,拥抱未来
问:您提出华汇高中“一年树口碑,两年出战绩,三年创品牌”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学校目前的进展如何?采取了哪些主要策略和行动?
答:目前学校主要进行了三大建设。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所有老师都有三年以上教龄且有一届高三毕业班经验。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充分保障国家课程,又要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三是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完整,以此实现创办即高端、创办即优质、创办即品牌的追求。
问:作为新办学校,华汇高中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招生、师资、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学校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招生、师资、教学质量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家长对学校的拷问,当前的教育是家长越位、学生错位、老师让位,这是社会的共性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教育,学校和老师承担起教育主体责任,学校要通过差异化管理、陪伴式服务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有效解决家长的担忧,从而杜绝送孩子上补习班的剧场效应,华汇高中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孩子学习的事交给老师和学校,让教育回归正轨。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