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蔡嘉鸿 曾育文 摄2月1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蔡嘉鸿 曾育文 摄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林洁 吴江 侯恕望

  统筹:孙晶 刘佳宁

  潮头登高再击桨!继2023年1月2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之后,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再一次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在深圳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

  开年怎么干?有哪些大举措、大部署?

  21位市委书记立“军令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王俊

  广东开年怎么干?各地市有哪些大举措、大部署?18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21位市委书记相继发言,给出答案。

  聚焦高质量发展勠力前行

  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广州锚定经济增长不低于5%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激发改革开放创新活力动力,全力促进消费进出口保稳提质,推动投资增效扩量,狠抓2600亿基建、1800亿城市更新、1800亿工业投资项目“攻城拔寨”,以三驾“万亿级”马车,拉动经济量质提升,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为全国全省“多种庄稼、多打粮食”,经济大市真真正正挑大梁。

  当前,广州全力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大干12年,再造新广州。力争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迈进。

  2024年,深圳坚持在经济运行中抓紧抓细抓实经济运行,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争取最好的发展成果。同时,坚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来培育增强活力动力,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创造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

  深圳当前已成为在全国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投资兴业热土和创业创新乐园,今年深圳将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坚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产业和科技加快融合发展

  本次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会上表示,汕头将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科技赋能加快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等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以技术突破加速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建设全球最大的六自由度风电机组加载实验平台等科研重器,当好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火车头”。

  “河源着力打造‘三大样板’,今年GDP力争增长5%以上。”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说,河源今年将发展壮大“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建强千亿级产业转移主平台,持续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发展,扎实推进91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25个以上,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

  2023年,云浮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培育粤东西北地区首家全国“独角兽”企业。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表示,2024年将深入实施科技攻坚“八大行动”,提速建设国家高新区和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增幅走在全省前列,多打“单项冠军”。

  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表示,2024年,茂名将锚定GDP增长5%的目标,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五链共建工程”“中小企业扶壮工程”“重大平台提能工程”“营商环境攻坚工程”,打好产业“组合拳”,推动茂名石化、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零碳产业园、华南钛谷、欣旺达汽车电子等五大“链主”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如何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大咖们勾勒新图景亮“绝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黎秋玲

  18日,广东“新春第一会”上,政企学研代表共聚鹏城,立足新起点、凝聚新共识、拿出新举措,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创新活力

  企业成创新发展主力军

  粤企强,则粤强。企业已经成为广东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率先突围技术壁垒,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占到全球60%以上比重,是高质量发展代表性产业。去年,全国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是“广东造”,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升。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表示,将力争202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确保粤芯三期项目今年建成投产。并加快四期项目规划和申报,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粤芯半导体将全力发展成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产品线最丰富、体制机制最具创新活力的芯片制造企业。”陈卫说。

  面向全球,定位高远,展现着不断壮大的广东企业的雄心壮志。

  “争取早日实现万亿广汽。”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发出了这样的“豪言”。

  曾庆洪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汽集团将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在新能源科技、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关键技术领域深耕布局,以实干和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争取早日实现万亿广汽。

  作为扎根广东的制造企业,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同样提出,TCL积极响应广东高质量发展号召,以全球领先为目标加快发展,2023年业绩稳步攀升,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新的一年,TCL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坚定全球化布局,以自身发展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

  美的集团董事长、总裁方洪波表示,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美的将继续聚焦核心技术与前沿产业,坚定研发投入,改善人才结构,变革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美的全球创新中心、蓝橙实验室、创新科技园等研发平台,夯实竞争优势,助力广东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恒兴将坚持产学研合作,坚持科技创新,聚焦提高海水种苗的供应能力、提升海洋食品的开发能力、强化跨学科技术的融合能力,努力为海洋养殖业发展探索新路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海洋产业中来,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研攻关

  锁定“卡脖子”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华工将进一步超常规培养广东急需高层次人才。锁定“卡脖子”难题,建好琶洲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基础研究卓越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超常规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等新型平台,加快“非光刻”技术、超级机器人核心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则提出,要在新一年里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机遇,推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大数据、材料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饶宏表示,未来,南方电网将充分发挥能源保障和电网枢纽平台作用,将积极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们将注重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能源电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值得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人才支撑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依靠人才支撑。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广东正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用这样的美好语句来表达自己一年来的感受。

  颜宁表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中的一名建设者。一年来,围绕着神经与精神类疾病、传染病、自免疫疾病、生殖发育与老龄化、神经生物学、系统与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已吸引了近70位优秀人才独立领导实验室。

  颜宁透露,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打造全新SMART program,坚持“高起点、国际化、重交叉、破边界”,整合优质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教育国际交流和博士生培养的新机制。同时,还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政策优势,锻造成果转化的生态链条,推动可持续、高效率、规模化创新药物研发新模式。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表示,当前,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致力于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展融合学科,培养尖端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产教融合,为广东省新兴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创新生态

  广东有友好的营商环境

  在发言中,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谭然恪高度认可广东的创新环境与氛围。他表示,广东拥有专业和高效的政府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友好的营商环境和高素质人才。惠州乙烯一期项目已实现超过4000万小时的安全工时,今年将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惠州乙烯一期项目,计划年底开工投产。

  “新的一年,广东工行将通过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省内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和企业加速成长。”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则透露,全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7000亿元。在连续几年为实体经济大额减负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减负超100亿元。

  “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

  省直部门“一把手”这样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张超报道:围绕产业和科技发展,“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记者从会上获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布局,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深圳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

  全省高质量发展,将以大项目开篇。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会上透露,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如何保障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制度创新、服务企业、产业集群、人才支撑成为会上的四大关键词。

  体制机制创新至关重要。艾学峰称,广东将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将在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小批量试生产、材料装备验证、生产工艺验证等公共服务。

  目前还需抓紧制定一套政策制度,研究建立相对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试平台项目加强用地和能耗等要素保障。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物种”企业,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项目供需对接,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企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发言的高频词。龚国平称,要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任务,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创新创业环境。

  工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在会上定新目标,2024年将推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合理增长加厚经济底板。

  涂高坤强调,既抓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电子信息、汽车、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做强争先,抓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成群组链,更需在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大胆闯、放手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银发经济,壮大新质生产力。

  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称,将安排43.5亿元推进高等教育“冲补强”,争取新增3-4所优质本科高校、1-2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3-4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

  广东还将深入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基计划”,加快培养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涉外法治等各类战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培育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设立,吸引集聚更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

  龙年经济新开局: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从去年到今年,从广州到深圳,经济大省广东的新春第一会,持续吹响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

  一年之计在于春。广东新春第一会连续两年聚焦同一主题,某种程度上具有“风向标”意义,充分彰显了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全省上下抢抓时间、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姿态。

  不破不立。去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喊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全省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勠力前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在新的春天,广东高质量发展增量向何处寻?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的声音铿锵有力:“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全力以赴抓创新,首先体现在大会安排的细节里。从大会地点来看,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移师“创新之城”深圳,既紧扣“科技创新”主题,亦对深圳向外联接港澳、向内引领示范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寄予厚望。从大会议程来看,上午举办全体大会,下午围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发挥金融“活水”作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和去年相比,分组议题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目标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强、新优势更突出。

  全力以赴抓创新,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在上午的大会上,广东晒出了“含新力”满满的成绩单:截至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 连续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双双超过7万家……在亮成绩之外,各地市、省直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科技教育界代表竞相发言,既是亮目标比决心,也是亮思路晒方法。立足新发展阶段,广东迫切需要“以新提质”,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

  全力以赴抓创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广东响亮提出了“四个要”:要视人才为珍宝,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要与企业同奋斗,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要用市场育动能,把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切实转化为加快创新发展的优势、胜势;要向改革要活力,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岭南处处是春天,一年四季好干活。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东将再一次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高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展现日新月异的创造,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奋跃而上、挑起大梁。

  (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