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麻竹笋收成旺季,经过一个季度雨水的润泽,麻竹笋陆续从竹林中破土而出。英德市西牛、水边、大洞、浛洸、九龙等地是麻竹笋主产区,时下连绵起伏的山坡地翠竹青青,走进竹林,但见三五群众满怀喜悦的心情,或砍笋,或剥笋,或肩扛背搭鲜笋下山,欢快地在忙碌。

  麻竹笋是英德重点打造的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英德富民支柱产业。据英德市透露,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陆续投产,麻竹笋预计在清远“五大百亿产业”中率先突破百亿产值。

  以竹绿美,种植规模在进一步扩大

  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种植麻竹笋历史悠久。麻竹笋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6万亩,主要分布在该市西牛、大洞、水边、浛洸、大湾、九龙、连江口等一带,该市西牛麻竹笋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2023年以前只有62万亩,发展比较缓慢。

  去年初,清远市把发展麻竹笋、英德红茶列为五大百亿产业后,英德市以绿美英德建设为契机,创新绿美形式,将“竹”作为绿美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和特色,坚持以“竹”为特色,2023年和2024年春季,紧紧抓住春季植竹有利时机,多次动员和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引领全民掀起植竹热潮。2023年,在英德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英德全市开展了两次大型义务植竹活动,掀起“植竹增绿、植竹生金”热潮。今年3月12日,英德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前往西牛镇赤米村冷坑组开展义务植竹(麻竹)活动。当天,共组织1.8万名干部职工,种下18万株麻竹苗。

  同时,以信贷支持注入金融活水。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金融优惠落在麻竹笋客户群体,同时加紧完善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和贷款贴息奖励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为麻竹笋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通过挖掘潜力,见逢种竹,不到2年的时间,新种麻竹面积26万亩,联农带农7.29万人。其中西牛达22万亩。全镇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约2.5万人,拥有规模加工企业共7家,竹笋专业合作社共54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200多个。为实现麻竹笋百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升麻竹种植水平

  种植麻竹笋,要有效提高产,增加收入,必须要讲科学技术。为此,这两年来,英德市注重麻竹笋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从麻竹种植繁育技术到种植技术、采收技术等,加强技术指导,着力提高麻竹种植管护水平。该通过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开展培训,授课等方式,力求推广麻竹更高水平的管护技术,帮助种植户及时解决麻竹种植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推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提高亩(株)产量,有效促进麻竹增产、农民增收。比如,按照传统方法,过去1亩山地种麻竹30多棵,由于种植过密,反而产量不高,现在改为种植18至20棵,合理密植;在肥料选用方面也以大剂基肥为主,有效提高了麻竹笋的产量。过去1亩麻竹年产量只有1000多斤,现在最高产量可达到5000多斤。

  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该市还在西牛镇小湾塘面组建设麻竹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高效高产及种植机械化示范试点,对示范点亩产、品质进行测算,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麻竹种植水平。

  努力提高麻竹笋产值,助力实现百亿产业

  在做好麻竹笋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英德推行笋产业“大集中、小分散”布局,通过以工带农,深化笋产品精深加工,把农产品变成工业品,利用科技力量,研究新产品,树立新零售思维,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实现企业和笋农双赢。

  目前,英德全市现有麻竹笋企业(合作社)131家,麻竹笋粗加工及收购点429个,共引进龙头企业3家,成功培育本土麻竹笋龙头企业11家。

  英德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镇域产业园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扶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大力培育“麻竹笋+”预制菜产业,研发出竹叶茶、竹精油等产品和“笋+鱼”、“笋+清远鸡”等预制菜。

  目前,全市麻竹笋初加工率达80%以上,精深加工年产值达8亿元,其中即食笋加工年产值约4.6亿元。 据清远海关统计,日本市场上超五成竹笋来自清远,其中笋干产品占比达到95%以上。这三年,从清远地区出口麻竹笋及其制品达1083批次,货值6.1亿元人民币。

  在品牌建设方面,英德也已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量质并举,引导当地企业内强素质,外强能力,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条件、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初精加工设施,以提升其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能力,努力提高麻竹笋的附加值,把麻竹笋生产打造成为当地最具实力的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黄振生、刘海军、徐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