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蔡秋娴 霍莉
近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会议,以未达成限产协议告终。参加了此次会议的联合国际学院国际关系与政治系主任Ustina Markus教授对此表示,尽管OPEC各成员国口头上对会议成果表示满意,但各国之间的产量分歧不可调和,即便OPEC为成员国产量设定上限,油价上涨至60美元/桶后,伴随着美国页岩油重新生产,油价会再次走低,这一得不偿失的做法导致限产协议不会通过。Markus教授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资深国际石油市场及OPEC研究专家。
OPEC对话机制受阻
1998年金融危机后OPEC限产成功,现在达不成限产的原因为各成员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各自在争夺市场份额,有成员国不同意限产就不可能达成共识。
Markus教授表示,如果OPEC成员国真的给产量指标设置上限,油价涨到60美元/桶后美国页岩油厂将重新开始生产,产量提高会导致油价再次下跌,这样一来得不偿失,因而在此时不会通过限产协议。
OPEC现在的作为有限,其存在更多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可协商的地方,11月的OPEC会议还将就限产问题进一步协商。加蓬将于7月1日重新加入OPEC,虽然该国产量和出口量不高,一年还要交高昂会费,但入会还是有话语权,缓解被动局面。
伊朗、沙特各有各的问题
主要产油国伊朗和沙特分别面临吸引投资困难和经济改革风险大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结束, 伊朗期待吸引1万亿美元石油投资,Markus教授认为伊朗对投资的期待不可太高,因为以色列和沙特游说集团会阻挠投资进入伊朗。
沙特产油成本最低,政府财政依赖于石油,低油价影响直接社会福利。虽然产油国中沙特情况最好,但也不满现价,抢占市场份额对它更有利。谈到沙特经济改革,Markus教授评论道,沙特经济改革很多年前就在讲,并没有真正成功,现在的改革前景也不确定,改革风险大。
中国成品油出口增加、石油储备积极性提高
亚洲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对石油需求量大,产油国对亚洲市场份额争夺激烈,但没有故意压价。中国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进口原油,作为战略储备或提纯后出口。中国5月原油进口量增长近四成,创2010年以来最大增幅。而让市场感到惊讶的是中国汽油和柴油出口量增长了三成,而几年前中国是此类产品的进口大国。中国石油出口令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感受到压力。
Markus教授说中国现在的石油储备达不到90天的用量,低油价会让中国增加战略性石油储备。由于生产成本高于进口,国内的石油勘探工作或将出现减速甚至停止。对发展新能源的热情降低,但新能源是未来的选择,所以即使受到低油价冲击但还在研发,另外页岩油开采难度大、污染大、成本高,只有高油价时代,页岩油才具有开发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页岩油开采没有大的进展。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