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人均粮食量也在上升,使得食物不足人数降低,但是营养不良及因营养不良而带来的非传染性疾病人数也在增加。
日前,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18年报告》中指出,中国成人肥胖人数从2012年的5470万人上升到7290万人;育龄妇女贫血人数从2012年的7810万人上升到9500万人。
按照联合国粮食署的介绍,摄入食物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当会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疾病,反过来,疾病也会引发营养不良。如果某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或矿物质)摄入不足,即使摄入足够的食物,依然会引起营养不良。
比如,肥胖是由于不全面的营养素摄入导致的隐性饥饿,这会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全球普遍存在的维生素A、碘、铁缺乏以及贫血导致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3%~5%的GDP。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中指出,2012年,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庞大,且发病率在逐渐提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的GDP 34万亿元人民币估算,每年为此损失约1万亿~1.7万亿元。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亿元,占4种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和3.7%。
为了改变当前的状况,中国已经启动了营养行动计划。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
“中国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这个计划是当前阶段我国开展营养促进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在解决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肥胖等传统营养问题的基础上,前瞻性地考虑未来营养健康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重视国民营养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关联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旨在监测各国在消除饥饿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方面的进展,并对发展趋势的根源和诱因作出分析。报告由5家联合国共同完成,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及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报告还发现,全球饥饿人口的数量从2016年的8.15亿上升到2017年的8.21亿。
5家国际机构的负责人在报告序言中写到。“粮食不安全状况恶化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问题高发的种种迹象令人担忧,明确提醒我们还需开展大量工作,确保在实现有关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道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