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一篇“软文”指责多家机构 企业遭“套路”维权难
记者 刘洋
日前,一家教育企业发现网上有指责自己的文章,搜索来源时却发现,同样的文章内容只是换了个品牌名称便又指责另一家同行,这才感觉深陷“诋毁软文”的“套路”。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被指“诋毁”的文章出现的网站多为域名打擦边球的“山寨网站”或自媒体账号,被文章诋毁企业表示,因文章出处难寻,如今无论民事还是刑事都陷入了维权困难的死胡同。
对此,日前国家网信办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于企业及个人维权难的情况,律师方面建议,可以通过民事、刑事交叉的手段维权,首先通过民事起诉获得侵害方的具体信息,再汇总进行报警。
同一文章“改名换姓”骂俩教育机构
一家名为“海风教育”的教育企业便遭遇了长达一年的“黑软文”攻击,相关负责人皮先生介绍,去年底发现网络上有贴吧、论坛和自媒体平台出现公司的负面文章,发帖人大多自称家长或教育内部人士。于是,公司开始试图联系发帖人询问情况、消除误会,但在搜索文章来源时,却发现发帖人名字写得很隐晦,要么是网名,要么直接是“用户633”等数字名称,“有点像小号写的,不能明确发帖人是谁”。
“今年一次偶然机会,发现同样指责我们的文章内容,换了个品牌名称,在黑别的教育机构,这才意识到遭到黑软文了。”皮先生说。
新京报记者看到,被指诋毁的文章名称包括《说说海风教育退费经历吧,让海风教育的骗局公之于众》、《涉嫌虚假宣传的海风教育的财务状况如何?下面为您剖析海风教育的经典骗术》、《揭秘海风教育的五大骗局,首当退费难》等十余篇,口吻大都自称“资深的教育从业人士”、“学生家长”,内容为指责相关企业虚假宣传、退费难、捞钱等。
进一步搜索,在网上同样的文章,标题却更换成了另一家教育机构。例如一篇《揭秘掌门一对一三大骗局》的文章中,除了指责的教育机构不同,内文内容和《说说海风教育退费经历吧,让海风教育的骗局公之于众》一样。
在当事人提供的一个“诋毁软文”对照表中,记者看到,十几篇文章中,同样的指责内容,分别改名换姓“骂了”不同的多家教育机构,文章内容一样,发帖人名称却多有不同。
调查:“黑软文”多发布在“山寨网站”
新京报记者发现,除了博客、论坛等,这些指责文章还发布在一些“山寨网站”上,比如一篇“10亿融资仍不够烧”的文章,打开页面发现发布在“每日财经网”,但点进首页细看,正规媒体“每日财经”的网站域名为“www.mrcjcn.com”,而这一前述版本的网站域名为“www.mrce.com.cn”,同样地,能搜到相关软文的网站大都是非正规媒体,网页底端并未显示相关备案号。
在一个域名为“www.wwsy.cn”的“中国教育网”上,记者看到一篇“指责文章”署名来自“齐鲁之窗”,域名为“www.sdlwhs.com”,但是通过搜索山东省的官方新闻网站,新京报记者发现域名为“iqilu.com”、“eqilu.net”,分别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网站和山东新闻门户网站,并未有叫“齐鲁之窗”的官方新闻网站。
记者在工信部相关系统中,并未找到“齐鲁之窗”的备案信息,也没有“中国教育网”的。
根据这些发布“诋毁软文”的网站名称,记者分别查询了域名为“www.dcgqt.com”的“廊坊生活网”、“www.fzchn.cn”的“中国法制网”等,也均没找到备案信息,而反搜“廊坊生活网”查到了三家关联网站,并非前述域名。而这些网站名称虽不同,留下的联系方式却只有一个邮箱,有几个网站留的邮箱是相同的,记者选择几个邮箱发邮件过去咨询一直未收到回复。
■ 律师说法
律师建议民事、刑事交叉维权
“我们也代理过此类诉讼,也在积极探索此事。”针对解决途径,律师郑传锴分析建议,刑事报案需要明确犯罪嫌疑人,民事诉讼也需要列明适合的被告,因此无论是采取刑事报案还是民事诉讼,首要是要明确侵权行为人。但是网络侵权行为人的真实信息很难查证,因此建议处理这类事件的解决途径是:在初步判断行为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非刑事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后,梳理证据,形成报案材料,继而启动刑事报案程序,即民事、刑事交叉维权。警方立案后,侦查确实有犯罪行为可以立案抓人。
如果遇到行为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发“黑文”的情况该如何处理?郑传锴介绍,可能对方有五十个号发文,经过梳理后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号处理,会有线索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