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跨境资金流动从净流出走向基本平衡的2017年之后,2018年伊始,跨境资金流动终于维持在保持总体稳定的态势,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背景。
数据显示,2017年人民币已经获得了中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的国际地位,2018年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预期提升,超过六成市场主体将使用或提升人民币使用比例,人民币使用仍主要集中在跨境收付领域。”1月31日,中国银行发布的《2017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白皮书》)显示。
“其中,76%的受访市场主体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希望接近美元、 欧元、 英镑和日元。”中行调查样本涵盖全球3134家工商企业及118家金融机构,涵盖25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跨境流动呈现巨大增长潜力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对第一财经记者称,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可以用四个词形容:恢复增长、基础深化、便利提升、前景看好。
此前,1月18日召开的2017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表示,2017年是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从净流出走向基本平衡的转折之年。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银行结售汇累计逆差大幅收窄至1116亿美元,四季度转为顺差。外汇储备余额连续11个月回升,如今站稳3.14万亿美元。此外,代表着人民币汇率预期的远期结售汇逆差较上年大降69%,预示着2017年人民币汇率预期更加稳定。
张青松表示,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远低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体量比重,中国GDP目前占全球GDP的15%以上,中国进出口额、净国际投资头寸在全球占比也均超过11%,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关政策也在陆续推出。1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从促进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便利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白皮书》指出,61%的境外受访市场主体表示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74%的受访境外企业仅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支业务;25%的受访境外企业既使用过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又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目前,人民币资产配置尚有较大提升空间。73%的受访企业,68%的受访证券、投行及保险类金融机构表示在面临流动性紧张时会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国际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此外,《白皮书》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以管理风险和提升服务为主要目的。46%的受访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首要目的是匹配资产负债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42%的受访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目的是丰富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要求。
外汇监管围绕“实需”二字
1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12,在连升7日后首度出现回调,但仍比2017年末调升超过2000个基点。
1月25日,商务部、央行、国资委等7部委印发《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提出将对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敏感地区、敏感行业的对外投资、出现重大经营亏损的对外投资等进行重点督查。此举引发市场对于对外投资政策的高度关注。
中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看,近期人民银行及外汇局对于外汇的监管围绕在“实需”二字的监管核心上,这从去年至今始终未变。
他称,目前外汇局监管围绕“实需”原则,鼓励真真正正的双向贸易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重点支持。此外,他表示,监管机构也非常欢迎“真真正正”的双向投资,坚决打击虚假投资。
张青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人民币汇率虽然走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但人民币国际化将始终伴随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波动以及债市、股市、商品价格的波动。一个国家货币在一年之内升值或贬值10%或15%都是正常,并不能认为货币升值的情况下有利于国际化、贬值则不然。
他还称,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成为未来国际市场常态,也必然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面对风险,要有强烈防范风险意识与缜密防范金融风险计划,而不是将经营指标压在价格、汇率波动的趋势上。
编辑:林洁琛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