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投诉平台|网站地图|手机版
广告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正文

一场自发祭拜活动引争议 穿汉服拜革命先烈合适吗

2016年04月05日 09:02 羊城晚报   
(图片/广汉会提供)(图片/广汉会提供)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昨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一场以广汉会人员为主体的祭祀礼,在圆拱形的烈士陵墓前举行。上午10点,祭祀仪式正式开始,只见现场部分人员身穿名为“玄端”的古代礼服,对圆拱形陵墓进行了迎神、奠帛、初献、亚献、终献等“三献礼”,礼成后,并和广州陈嘉庚纪念中学国学班的同学们,以传统吟诵的方式,齐诵屈原所作《国殇》,以表达哀思。之后,市民和同学们有秩序地走上前,将手中的菊花放于墓前。整个祭拜礼过程中,现场参与观礼的市民有近300人。

  面对这样的祭祀仪式,一位自幼在广州长大的杨姓市民表示不理解:“我们读书时来广州烈士陵园拜祭烈士,都是戴着红领巾,敬献花圈,还有送上亲手折的白色小花。可眼前,拜祭的男子手拿那块叫朝板的东西,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王时的工具。怎么可以用在对烈士的祭拜上?烈士非帝皇,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这样的祭祀活动合适吗?”

  记者查询到,广汉会是“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简称,是广州市热爱汉民族文化,倡导汉服复兴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创立于2007年,原名“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于2014年5月10日召开成立大会,注册成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到广汉会会长唐糖女士(网名),就市民提出的“为什么要在烈士陵园做这样的传统祭祀活动”进行采访。唐糖表示,之所以在清明节期间用汉民族传统祭祀礼仪,是希望通过仪式感,增加民众对清明的认知,吸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她表示,中国人十分重视祭祀,祭祀跟宗教没有关系,当然也不是迷信,“革命先烈推翻的是封建王朝,不是推翻我们的文化和礼仪制度。也正是他们的精神为我们尊重,我们才用了最为讲究的大礼服,来表达思念之情”。

  一位广州执信中学从事历史教育的蔡老师认为,从纯文化层面来说,在惠福西路五仙观举行此种风格的仪式为宜。至于他们手上拿的笏,既是上朝的用具,也是道教的法器,五仙观是道观,所以在五仙观为宜。同时,让孩子们齐诵屈原的《国殇》以表哀思不合适,“屈原死得壮烈,但不是革命先烈,他忠于楚怀王,因不得志而死,今天可以从爱国者的角度歌颂屈原”。

  蔡老师认为,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确实身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广州起义爆发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恐怕安葬于此的张太雷等烈士也不会喜欢看到后人以此种形式祭拜。来自青海从事文化工作的申先生表示,这样的祭典活动,虽然有主题、有创意,但细节体现上出现点问题,本来是想用文化传统来祭祀先烈,但表现形式体现却为封建社会元素的祭祀,受到指责实为正常。

  广州本土文化知名人士饶原生告诉记者,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实需要弘扬,但是烈士陵园本来就是缅怀近代革命先烈的地方,两者从时间上跨度实在太大,“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也难以想象两者主题有什么契合之处,穿汉服来祭祀先烈还是很不妥的”。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