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投诉平台|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正文

近九成大中城市上月房价环比上涨涨幅扩大

2016年04月19日 08:57 南方日报  评论(人参与
绘图:杨佳绘图:杨佳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3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达到62个,接近九成;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也达到54个。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较2月分别增加15个和20个,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都出现上涨,但城市间涨幅差异仍然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3月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带动下,楼市火热行情不断蔓延,不但环比和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涨幅也在扩大。楼市回暖行情蔓延的同时,城市分化现象依然明显,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市场表现出两极化:有库存压力的城市市场没有回暖,而供不应求的城市市场继续红火。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数据▶▷3月末全国商品住宅降库存652万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8个,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4%,最低为下降0.7%。

  而在2月份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3.6%,最大跌幅为0.7%。这反映了3月份房价最高增幅在扩大,最大跌幅保持不变。总体上看,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在持续减少,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在持续增加。

  与上年同月相比,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9个,上涨的城市有40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62.5%,最低为下降3.8%。

  二手住宅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3月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3个,上涨的城市有54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9.3%,最低为下降0.7%。

  在3月房价上涨城市个数大幅增加,以及房价增幅扩大的同时,商品房的成交情况也出现了明显上升。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的《2016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今年1—3月不仅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和住宅投资增速较1-2月份明显提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也大幅上升。

  其中,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4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增速比1—2月份提高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8524亿元,增长54.1%,增速提高10.5个百分点。而商品房中的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也均表现抢眼,分别达到35.6%和60.3%。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516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4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652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4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117万平方米。

 解读▶▷城市间涨幅差异较大

  对于3月份的房价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上涨城市个数比上月大幅增加,总体涨幅扩大。

  刘建伟分析,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比上月增加15个和20个;持平的城市个数分别为0个和3个,分别比上月减少8个和5个;下降的城市个数分别为8个和13个,分别比上月减少7个和15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涨城市个数增加,3月房价环比涨幅也出现了扩大。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62个城市里,涨幅高于上月的城市有55个,比2月份增加22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54个城市里,涨幅高于上月的城市有47个,比2月份增加23个。

  刘建伟透露,据测算,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均明显扩大,分别比上月扩大0.6和1.2个百分点。

  而根据易居研究院对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进行的简单算术平均,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0.9%,相比2月份0.4%的增幅出现扩大。70城房价在2015年5月份顺利完成止跌反弹的过程,而后保持上涨态势。2016年3月份继续上涨,且增幅为近11个月来最大。

  不过,刘建伟也指出,尽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都出现上涨,但城市间涨幅差异仍然较大。上涨过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份热点二线城市,其房价涨幅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二三线城市房价走势相对平稳。

  3月房价同比变化的特征也与环比类似,表现为上涨城市个数增加,涨幅扩大。

  刘建伟分析,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比上月增加8个和5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40个城市涨幅均高于上月,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46个城市里有43个城市涨幅高于上月。

  易居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15年12月是70城房价连续15个月同比下跌后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2016年1月增幅有所扩大,为1.1%。2月份同比增幅继续扩大,为2.0%。到了3月份增幅继续扩大,为3.1%。随着上半年房价环比的继续上涨,预计同比增幅将继续扩大。

  ■连线

中国指数研究院广州分院总经理张化学:

有库存压力城市楼市并未回暖

  对于3月房价数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广州分院总经理张化学认为,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带动下,楼市火热行情不断蔓延,不但环比和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涨幅也在不断扩大。不过,城市分化现象依然明显。

  “在总体楼市回暖的行情下,城市间市场表现迥异,一线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有人口和产业支撑的省域城市表现很好。”张化学分析称,受到需求外溢影响的一线城市周边区域如深圳周边的中山、惠州、东莞,北京周边的廊坊都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张化学也指出,虽然总体市场有所回暖,但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市场表现出两极化:有库存压力的城市市场没有回暖,而供不应求的城市供需矛盾却在加剧。

  “另外就是大城市租售比倒挂严重。”张化学表示,随着大城市房价不断攀升,租金也水涨船高,不过总体涨幅没有跟上房价上涨的步伐,租售比倒挂严重,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具体来看,深圳在经历过去一年暴涨后,需求和房价上涨的动力已经彻底得到释放,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而与其它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相比,广州楼市表现相对比较平稳。伴随着成交的不断放量,广州楼市价值洼地逐步凸显,面临着一轮补涨的压力。

  “东莞、惠州和中山这轮行情短期原因是炒房客的推动,从长期来看是深圳城市价值辐射的必然结果。”张化学分析说,佛山市场得益于广州限购需求外溢,与东莞、中山和惠州不同,广州的外溢需求大部分并非投资目的,而是“刚需”和“刚改”。“相比而言,距离深圳和广州较远,接受辐射强度较小的省内其它区域如韶关和湛江等将长期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关

房热、地暖、金增——

一季度三信号印证形势转暖

  住宅市场,一线城市带动二线城市加快升温,个别城市面临“过热”压力;土地市场,“地冷房热”改观,房价上涨,推动土地市场转暖;财政收支,房地相关税收增长较快。2016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三大信号,印证经济形势转暖。

  房产市场“热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回暖走势,对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发挥出一定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

  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关联效应比较大,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和销售不仅会带动如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等上游行业发展,还会带动装修、家电甚至汽车等下游行业。所以,保持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至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束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投资增速转正;个人按揭贷款在宽松的信贷条件下,同比连续10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涨幅创2014年以来新高。在市场流动性充裕,信贷规模扩张,开发投资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吸引资本进入,有效需求上升,支撑了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负责人赵松说。

  土地市场“暖了”

  据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数据,2016年一季度全国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地价水平整体涨势平稳,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较上一季度均有所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与上一季度持平,同比增速微幅放缓。

  “本季度地价增速总体上升,供应量降幅收窄,与去年的轨迹明显不同。可以说土地市场出现回升。”赵松说,一线城市各用途地价增速全面上涨,特别是住宅地价进入高速增长区间。二线城市地价增速也以涨为主,企稳迹象明显。但三线城市变化有所不同,商服、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目前热点地区房价上涨效应在土地市场显现,预期改善。流动性充裕,开发投资增长,作为重要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吸引资本进入,有效需求上升,带动了部分城市地价快速上涨。”赵松说。

  财政收入“增了”

  财政部公布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3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受部分地区房地产销售回暖、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较快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升较多。

  财政收入是观察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房地产业的回暖,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住房销售的量价提升,显著拉动了营业税的增长。契税、房产税等相关税收也增长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带动财政收入继续回暖。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正在发力显效。

  据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