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正文

非食品价格对物价影响逐渐增加

2016年08月10日 09:36 江门日报  评论(人参与
CFP/供图CFP/供图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价格涨幅的明显回落,是影响CPI同比涨幅下降的主因,但非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对物价的影响逐渐增加。

  生猪价格连跌7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7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83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11.3%;水产品、鲜果、粮食价格分别上涨5.8%、0.5%和0.4%;鲜菜、蛋价格分别下降4.3%和2.0%。

  在各类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回落,对CPI影响明显。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1%,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而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0.1%,影响CPI上涨约0.71个百分点。

  “7月份生猪价格不断下跌,每公斤下降约2元,8月初才开始企稳。”山东省高青县万隆养猪场经理李宗汉说。据农业部监测数据,7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8.7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1%,至此全国生猪价格已连续7周下降,相比6月上旬已下降2.05元/公斤。

  虽然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但7月份鲜菜、水果价格相比6月份有所上涨,带动7月份CPI环比上涨0.2%。记者在上海、济南等地的菜市场了解到,7月份以来白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价格开始上涨,大蒜价格也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数据,相比上月同期,7月下旬大白菜、黄瓜、油菜价格涨幅均超过10%。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7月份全国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强降雨对鲜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较大影响,致使部分地区鲜菜价格上涨较多。

  非食品价格对物价影响逐渐增加

  虽然食品烟酒价格在CPI各类商品中的权重只有约三成,但梳理近年来历月数据,其在绝大多数月份里都扮演着CPI同比上涨最大的推手。例如今年前6个月其贡献率均超过50%,最高月份的贡献率超过70%。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7月份食品烟酒价格的贡献率不足50%。由此可见,非食品类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正逐渐增加。

  统计显示,7月份非食品的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已成为CPI同比上涨主动力。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4.3%、1.6%、1.6%、1.4%、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6%。

  余秋梅说,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影响,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1%和6.5%,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13个百分点。

  除季节性因素外,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消费结构变化,非食品类价格在物价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其价格变动和经济形势的联系也更为紧密。驴妈妈CEO王小松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快速增长的机遇。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过剩状态,而现代服务业供给却相对不完善,人们需求的转变将通过价格等机制带动后者不断发展升级。”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物价仍将平稳运行

  业内专家认为,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缺少上涨动力,但我国经济新旧动力转换趋势日渐明显,服务业发展加速,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升,综合来看,预计下半年物价仍将平稳运行。

  虽然我国制造业回升还面临一定压力,但在消费引领下,非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明显活力。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非制造业稳中向好,增速略有加快。

  大宗商品方面,虽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甚至有所回调,但煤炭、钢铁价格近期仍在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从上月下降0.2%转为本月上涨0.2%。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下半年非食品价格涨幅将继续保持平稳,旅游、服务类价格将稳定上涨,货币流动性对物价的抬升作用上半年已经显现,进一步推高CPI的作用有限,预计下半年CPI运行将趋于平稳。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由于当前物价水平相对比较稳定,还存在一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可实施更加积极的结构性减税、减费政策,以对冲人口、土地成本刚性上涨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新华社)

  解读

  物价数据与百姓感受为何不一致?

  物价涨跌直接关系百姓荷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CPI数据,一些消费者却觉得离自己“有点远”。

  “听上去CPI总是百分之一点几、二点几,可是你到超市看一看,生活成本真是越来越高。”在北京市和平里一家菜市场购物的王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对于物价数据与百姓感受不一致这个老话题,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说,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CPI认识仍有误区;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CPI统计亟待改革完善。

  CPI是一种加权平均数,也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既不反映单个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也和物价的绝对水平是两码事。

  事实上,尽管相对涨幅有高有低,但近年来我国物价绝对水平总体上保持了上涨态势,其中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已处于相对高位,普通消费者感觉生活压力较大也就不难理解。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个体与总体差异、地区间差别、比较标准不一致以及统计数据的时滞问题,也是造成CPI数据与百姓感受不同的主要原因。 (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一线采价员如何采集CPI数据

  随着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发布,CPI这个经济领域术语近年逐渐被普通市民了解。但CPI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记者来到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通过一线采价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眼中的CPI。

  消费价格采集主要有四个步骤,选择采价点和规格品、现场采价、手机录入上报和审核汇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采价方法,南京抽取了一批固定的采价点和规格品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保证每次的价格都有可比性。

  目前南京每月一共要采集一万多笔价格数据,采价点包括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商铺等生活服务场所。

  “每月采价周期要视商品情况而定。鲜果蔬菜这类价格变动较为频繁的商品,一般一个月采集六次,服装、电器等工业产品一个月采集两次,油价等政府调节商品则是一个月采集一次。”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一线工作人员于溯泳说。

  每到采价日,采价员就异常忙碌。以农副产品为例,早上8时,采价员需准时来到农贸市场,采集农副产品价格。和买菜的市民一样,不时询问各种商品的价格,还要看看别的居民都是什么价格购买的,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共需要采集100多种产品的价格。

  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商品,采价员一般都能预计到常规的涨跌趋势。“比如夏季蔬菜价格会涨,冬季猪肉价格会涨,这些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但偶尔也会有特例,前段时间南方暴雨,就会造成菜价波动失常。”于溯泳介绍说,一旦价格变动超过10%,采价员会特别关注,同时备注具体原因,上报国家统计局。一些居民反映CPI数据与消费者感受存在差异,于溯源表示,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数据范围较广,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更加敏感,而且时点性特别强;另外,每个消费个人承受能力也有差别,他们所对比的价格有可能是几年前的基数。

  “事实上,根据我们每年的数据统计,CPI与居民对物价的感受在趋势上是一致的。”于溯泳说。 (新华社)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