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文化>正文

非遗保护仍不尽人意 非遗传承别忘了新邑人

2015年09月09日 06:30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新闻回放:日前,广东省文化厅对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江门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等三个项目入选。加上之前已经入选的项目,江门的省级“非遗”项目将增至27项(见9月1日《南方都市报·江门读本》)。

  在广东范围内,江门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鲜明的华侨之乡特色,遗留下为数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开平碉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27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也说明江门历史文化的“板凳深度”。但不能不正视的是,江门的“非遗”虽然与日俱增,但保护力度却不如人意,有的已面临消失的危险境地。

  就以笔者有较深入了解的开平泮村灯会来说吧,灯会虽早已入选省级“非遗”,但式微倾向依然难以遏止。泮村灯会原来是每年正月十三必办,后来改作三年一届,后又改作五年一届,这种不断延长举办周期的举动背后,就因为这项民俗活动面临越来越大的举办困境。其实,政府也投入了资源支助泮村灯会,为扎花灯的手艺传承人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并积极鼓励他寻找后继者,也对泮村灯会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是,最大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当地民俗传承土壤的保护与再生。由于泮村地处乡镇,又是侨乡,进城、出国的人口逐年增加,现时当地的外来人口已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泮村灯会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非邝姓人员是不能参加活动的,致使适合和支持举办活动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少,而这项活动又恰恰要用“人海战术”。如此一来,灯会在人员招募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这正是泮村灯会被不断延期的核心原因。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江门对“非遗”的保护,不能仅着力于申报挂牌,也不能只着眼于某几个传承人的资助,还应努力做好帮助“非遗”项目扎根的土壤培育工作。笔者以为,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在三方面着力。

  其一,着力培养新生代粉丝。在网络时代,新生代沉迷于电玩手游,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日渐模糊。政府应加大教育力度,鼓励各地教育部门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地方性,又符合新生代口味的文化教育活动,让新生代爱上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其二,着力打破姓氏鸿沟。随着经济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我市城乡,成为“新邑人”。政府应着力引导本地居民接纳他们,消弥那条看不见的姓氏鸿沟。就如泮村,就应努力让本地人认识到,投身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泮村人”,就是让本地生生不息的源泉,应该以开放姿态接纳他们。其三,着力开拓受众群体。其实,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居住在当地的民众,还有周边地区乃至远在千里外的国人。这就要求当地政府以一种更为合宜的方式把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以旅游为文化增添人气,以文化为旅游增添底气。这样的拓展就使得文化里面蕴藏的商机得以焕发,进而激发本地人传承的热情。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