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珠海7月7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周羽、郭翔宇)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今日(7.7)上午迎来历史性的时刻!全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投资超千亿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正式贯通。

接下来,建设方将加快海上东西人工岛和隧道装修工程的建设,力争年底使大桥具备通车条件。从2009年开工以来,港珠澳大桥的每个节点都备受关注,此次贯通的意义在哪?行驶在世界最长、埋水最深的海底隧道,又是怎样的体验?

深埋海下近50米
创下“世界之最”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通道,主体采用“桥—岛—隧”的方案建设。其中,主桥在去年9月已经贯通,这次贯通的岛隧工程也是整个大桥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两个面积为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

考虑到海面航道通航的需要和受空中航道限高的影响,隧道部分被深埋在位于伶仃洋航道的东西人工岛之间48米深的海底,由东西岛头的隧道预埋段和每节排水量达8万吨的33节预制沉管,以及长约12米、重达6500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具备防撞、防锚、防火、防水、防爆等功能。

这条隧道不仅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还创下了一连串的“世界之最”:埋入海底最深(最深处近50米);车道最多(双向6车道)、使用寿命最长(设计寿命120年)以及综合技术难度最高。
· 各方评价:
施工方:
重大风险基本消除
是里程碑式的节点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由中国交建等5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承建。自2011年初开始海上补充勘察及西人工岛测量平台打桩作业以来,大桥建设者们已经坚持了近7年的海上施工。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张劲文认为,隧道的贯通标志着主体工程全部贯通,“后面当然还有桥面铺装、交通工程包括建筑的装饰装修等很多工作要做,但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来看,影响到工程的最大风险基本消除。”
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同时感慨,隧道的贯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对于参与的人而言,觉得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把这条‘线’拉通了,很多人会非常激动!”
外方代表:
给世界沉管隧道领域
提供很多先进的技术
有交通工程界“珠峰”之称的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最先进水平,也吸引了国际一流团队的参与,包括来自丹麦、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都担任了技术咨询和质量顾问。

“这是21世纪的一个里程碑项目,给全世界的沉管隧道领域都提供了很多最先进的技术!”
作为荷兰TEC的代表,设计与施工咨询岛隧组项目副经理李英认为,相比世界上已建成的同类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在超深、超长、超宽、超复杂的水利条件里面是综合难度最大的一个,也提供了不少经验。
· 现场体验:
通风清凉干爽
细节处见水平

从珠澳口岸人工岛上桥,开车约2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海上的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就位于这里。由于是跨海大桥,遥望香港大屿山,一路上景色非常壮丽。
虽然海底隧道已经主体贯通,但内部不少地方仍在施工,大家只能换乘电瓶车进入隧道。
进入隧道后,最明显的感觉是通风非常凉爽,与隧道外30多度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据介绍,40多米深的海底加上特殊的通风处理技术,使隧道内常年维持在23到25摄氏度。
至于大家都很关心的手机信号问题,因为管线安装尚未完成,暂时接收不到,但施工方透露,等到通车前运营商装好网线,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
除了这些整体印象,一些细节的考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细节一:安全性

细节二:干爽、不潮湿
据介绍,在全球范围,沉管隧道中出现一些漏水是很常见的。而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了世界上几乎最严苛的标准,做到“滴水不漏”。因此,即便处在48米深的海底,也不会有潮湿的感觉。
细节三:光线过度自然

进入隧道前,会经过一段300多米长、顶棚为玻璃的露天通道。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王强介绍,这是为了让司机进入到海底隧道前有一个从明到暗的光线过渡,减少不适应感。
· 后续进度:
隧道:全力做好内部铺装
人工岛:8月底前要封顶

虽然目前海底隧道已经贯通,但内部的墙体、地面、通信线路等很多后续工作还在进行中。按照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的要求,时间也非常紧迫。除了做好隧道内部的铺装外,连接隧道的东西两座人工岛的进度也备受关注。

中交岛隧项目总部副总经理黄维民表示,按目前的进度,上下5层(地面3层)的西人工岛房建工程将于7月底封顶,东人工岛的6层(地面4层)房建工程将于8月底封顶,并在年底与桥、隧一起达到通车条件。
据了解,西人工岛主体建筑主要为满足大桥运营管理人员工作、生活;而东人工岛的功能要丰富得多,主体建筑除了设有运营管理区域外,还预留了商业旅游等用途。
查看评论(4)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