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严建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黄文生、陈臣、曾毅、阮元元
8月5日,对于广东亿隆贸易有限公司股东陈国钦而言,是充满惊喜的一天。全省系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江门市召开,在江门市蓬江区企业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他从省领导手中接过了全省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这标志着,“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在全省铺开,比全国提前了一个月。
“没想到这么方便!过去开办类似的贸易公司需要跑十多个部门,至少半个月,这次只用了一天时间,跑一次窗口,一次性递交材料就办理完结了,速度让人欣喜。”陈国钦说。
5日,在江门召开的全省系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伴随着改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广东市场主体发展迅速,而在产业结构上也更加优化。统计显示,今年1-7月,全省新登记企业51.7万户,同比增长14.2%;日均新登记2436户,位居全国第一;新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就业超过494万人;今年1-7月,全省三大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为1.0万户、14.3万户、92.0万户,占比为1.0%、13.3%和85.7%;其中,三大产业新登记企业分别为0.3万户、8.4万户、42.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8%、38.3%和10.5%。这一切,与广东商事制度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密切相关。
“门槛低了,手续少了,效率高了,服务好了,开公司越来越便利了。”在广东,不少新近开办的企业都感同身受。这是广东省商事制度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深圳、佛山顺德、东莞、江门等地了解到,伴随着改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行政效能革命的深入推进,各地市场主体发展迅速,而在产业结构上也更加优化。
深圳:“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
政策红利:
据深圳市工商部门统计,截至今年1月31日,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178.1万户,2013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增长了275%。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86.6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0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37户。
政策举措:在家敲敲键盘完成注册
作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深圳的商事登记改革起到了引领全国的作用。2014年7月1日起,深圳实现了全业务通过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方式办理。2014年12月1日,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四证合一”登记模式。
如今在深圳只要有一台电脑,在家就能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变更、备案等所有商事登记业务,经过1~3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实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推进长期停业企业清理工作,减少经营异常企业数量。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注册等违法行为。
江门:“多证合一”改革领先全国
政策红利:
“多证合一”改革后,申请材料压减60%,办理时间压减70%以上,总耗时不超过7个工作日。今年上半年,江门新增市场主体23384户,同比增长15.09%,主体总量达28.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02.42亿元。
政策举措:“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启动
江门市近年来先行先试,“多证合一”改革先后三轮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9月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2016年8月在全国率先实施“九证合一”改革,2017年2月再度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五证整合”改革。
近年来,江门打造了“多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亮点工作;成为全省首批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市,是珠三角地区唯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市。
为进一步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难题,今年8月17日,江门“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启动。本次改革主要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选择一批审批频次较高、审批周期较长、审批难度较大、企业意见较为集中的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加强准营管理等方式先行选择51项属市县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着力解决准营难和后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顺德: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分开
政策红利:
改革前顺德每月新设立公司数约为433户,改革后新设立公司数为587户,增长35.6%。从税务登记数字来看,改革前办理税务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月平均户数为413户,而改革后月平均办理户数为586户,增长41.9%,
政策举措:家庭住宅也可作登记住所
顺德改革后一般经营项目完全放开,商事主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自由经营;特殊许可经营项目,领取营业执照后,还需凭有关许可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方可经营,但无须再向商事登记机关办理具体经营范围的登记。此外,顺德将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相对分离的登记管理方式,彻底放开住所的登记条件,并基本放开经营场所的登记条件,基本不审查场地的法定用途和功能,放宽权属证明限制,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家庭住宅也可作为登记住所,一般经营项目登记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
东莞: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
政策红利:
东莞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东莞全市新增11.37万户,同比增长28.8%。截至7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已达到91.9万户、企业达到37.9万户,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政策举措:不单纯追求整合证照的数量
东莞的改革不单纯追求整合证照的数量,而是将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工作与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水平有机结合,简化程序,降低创设企业的制度成本。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把具有普适性的涉企非许可审批事项,尽量都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比如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登记等;其二,把暂时不满足整合条件的登记事项能简化的尽量简化,比如银行开户申请,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其三,把能减掉的坚决减掉,公章刻制改为备案制管理,也只跑一次。
受益个案:
省时省力还省钱
2015年7月,还在东莞读大三的小陈注册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当时开办企业手续烦琐,可能单个部门就要跑几次。所以我们选择打包给第三方机构做,收费2000元。”虽然花钱省了手续,但却没有省心。2015年年底,小陈把开户许可证和税务证明弄丢了。“当时,公司的证照堆起来有一本书厚。如果弄丢了,补办甚至比重办还复杂。”幸运的是,小陈2016年1月搭上了“三证合一”的顺风车,补办了证件。“虽然‘三证’当时还是纸质的,但保管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今年上半年,因业务拓展需要,小陈又注册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虽然还是打包给中介办,但因为‘多证合一’等改革,企业开办手续简化多了,所以中介收费便宜多了。”
未来:
深入改革
让企业办事更便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改革从工商登记领域向关联行政审批领域延伸,改革先发优势不再明显、开办企业便利度不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准入不准营”、事中事后监管须加强等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深圳市将继续创新登记举措,拟将商事登记平台与市统一地址库连接,协调合作银行和数字证书发放机构加强银行U盾等数字证书管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切实解决虚假场地和虚假身份注册问题。
顺德发布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方案,提出将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无证经营行为的违法成本。这个方案的一大特色,就是监管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皮包公司”想借商事制度改革便利“做坏事”,下场是很快便被查出。
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教师、财经学者李桂生表示,“广东各地进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和风险,必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在广东掀起新的创业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