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张蓝溪 靳婷)10年前的一场天灾,牵动全国。国内各方资源分批进入到汶川地震灾区,协助拯救受灾的同胞。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医疗队作为广东省派遣赴灾区医疗队的一个重要医疗救援队伍,在这场救援工作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昨日记者从该院了解到,当初医院申请到灾区救援的医护超过了1000人。
医护人员争相报名赴前线
作为当时后方总指挥的医务处处长,现任平洲分院院长的袁伟伟很有感触。灾情发生后,医院立马调派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等待上级调遣。
袁伟伟记得,当时很多医护人员积极报名要求奔赴前线,他还不断收到医生们的短信请战书:“希望领导走走后门,让我先到前线”,“我要报名,我是外科医生,为什么不让我去?”……还有当时已退休的脑外科主任林志俊,同样要求上前线,他急迫地解释,没有CT等影像,他也能判断脑部出血位置,这在灾区可以派上用场。
据介绍,当时该院职工请缨奔赴前线达1128人。虽然未能如愿奔赴前线,员工们也未放弃通过各种行动来支援灾区。据统计,当时该院志愿献血810人,爱心捐款达70万元。
不顾自身安危只考虑救人
刚刚进入现场时,发现医疗条件与医院没法比,这时常让医疗队员感觉没有用武之地。后来,队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现场达不到进行手术的空气等条件,他们就因地制宜搭建帐篷,部队也无私给予帮助,条件改善后,大家慢慢地进入状态。
普外科主任医师陈盛同为第一批救援队员,他回忆,5月13日晚上,8名医疗队员赶往映秀镇等待坐冲锋舟时,在紫坪坝水库睡了一晚。当时,水库周围都是几千米高的高山,余震一来就地动山摇,整晚狂风暴雨,非常恐怖。
那个时侯,大家连水都不知道去哪里喝,吃东西也只能靠军用干粮和方便面顶过去,但为了救治灾民,大家都是一条心。医院团委书记马萍时任手术室护士,当时,她和另外3位柔弱的女生一起作为首批队员进入映秀。她回忆,她们曾在废墟上遇到一次6.3级的余震,解放军战士在下面大喊,但大家已没时间走下来,于是4人就手拉手互相鼓励,给彼此一点力量。
在灾区建起第一座救助站
第二批医疗队员一行10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的带领下前往汶川映秀镇,“换防”第一批医疗队员。现场恶劣的环境,让他们一度束手无策。药箱、药品堆积如山,地面潮湿,药很容易就变坏。于是,耿庆山要求队员,先把药品分类管理,抗生素、外用药、消炎药分开。足足花了两天,队员才完成分类。
耿庆山还认为,拿一个药箱子不管用,做手术还必须要有个手术室和手术台,同时后勤保障系统也跟不上,医务人员的吃喝拉撒睡都没有人管。后来,耿庆山找到了阿坝州卫生局和救援部队官兵,提出广东医疗队要建设板房医院的想法。
成批的医疗设备运过来,队员们开始拿起钳子、螺丝刀,一块板一块板地装病床,一颗钉一颗钉地装设备。白天巡诊、建设板房,晚上打扫病房卫生……10天的时间,凝聚着广东和映秀人民心血的“医院”终于搭建起来了。广东医疗队将其命名为“粤秀友好医院”。这一创举,也被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誉为医疗重建的“映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