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符畅、通讯员周密、易灵敏报道:“我们医院一年接生2万多名新生儿,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能这样牵动我们的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妇科主任石琨感叹道。7月9日,伴随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重达6斤1两的男婴呱呱坠地,外观一切正常!直到这时,石琨和其他医护人员才终于稍稍松了口气。

  原来,孩子的妈妈在孕期被确诊卵巢肿瘤,“狗血”剧情在现实中上演,家人和医生面临着“二选一”的难题:保大还是保小?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漫长煎熬,最终,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妇科和产科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母子平安。

  35岁孕妈产检查出卵巢实性肿物

  35岁的欧阳女士,去年终于怀上了第一个孩子。但是,在初尝为人母的喜悦不久,怀孕约7周的欧阳女士经产检B超,发现妊娠合并左侧卵巢实性肿物。

  “如果只是囊性包块,可以考虑是良性的,等到妊娠中期再观察,或是等到孕18周,包块自然消失。但实性包块基本可以判定是肿瘤了。”石琨说。经过短暂观察,肿物逐步增大,且肿瘤标志物CA125高达692U/L,高于正常值近20倍;CA199也高达170.68U/ml(正常值应小于35U/ml)。

  于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石琨马上在心中拉响了警铃:有恶性肿瘤可能!于是,她建议欧阳女士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保大还是保小?家属医生均陷入两难境地

  据石琨介绍,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极其罕见,发生率仅为0.032-0.11/1000次妊娠,占妊娠合幵卵巢肿瘤2-5%。如何权衡手术、母儿风险,成为了术前医生考虑最多的问题。

  医生和家属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放弃胎儿,行肿瘤全面分期手术,也就是将患者的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淋巴结全部切除,可以大大提高母亲的治疗预后,但这样一来,也同时丧失了生育功能,欧阳女士这辈子就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如果保留胎儿,只开展部分切除、术后化疗,肿瘤一旦扩散,会危及母亲生命,同时也增加了流产风险和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性。

  电视剧中“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狗血”剧情,在医生和患者本人及家属前期的沟通中反复上演。作为一名高龄孕妇,欧阳女士也强烈地表达了想保孩子的决心。

  最终,依照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石琨和医生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大人和孩子,两个都要保!

  最终方案:切除病灶加化疗

  于是,在对胎儿进行NT检查(早期唐氏筛查的诊断依据之一),排除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后,去年12月底,石琨主任及其手术麻醉团队为孕期12周+的欧阳女士实施了剖腹探查术。

  果然!术中的快速病理证实了术前的判断,欧阳女士为双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癌Ic期。“这是很糟糕的情况。如果患者只是单侧卵巢有肿物,切除后还是可以取卵,有生孩子的机会。但患者双侧卵巢都有,肉眼看已经没有健康的组织了,只能全部切掉。”石琨说。

  考虑到大手术创伤太大,医生在术中只切除了病灶,即双侧卵巢输卵管和阑尾,保留了欧阳女士的子宫和胎儿,并在孕16周至孕33周期间,对欧阳女士进行了5个疗程的化疗。

  石琨表示,为了减少对腹中胎儿的影响,化疗过程中选用的是副作用较小的化疗药物。同时,因切除了卵巢附件,为确保继续妊娠,在产科团队的配合下,为孕妇注射黄体酮孕激素。术后再次随访欧阳女士的肿瘤标志物,已经降到了正常水平。而胎儿也在医生的精心护理下,一天天长大了。

  7月9日,这个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了40多周的小生命,终于降临世界,除了轻微的黄疸,其他一切正常。石琨说,等到产后42天,还会对欧阳女士进行第二次探查,如果未切除的大网膜、淋巴结没有发现转移灶,那么可判定为基本痊愈,只需定期随访即可。

  提心吊胆了几个月,欧阳女士终于如释重负,她在微信上对医护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感恩一路走来有你们的陪伴,有你们这充满爱的医疗团队……”

  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仅20%-30%,建议一年做一次妇科体检

  欧阳女士的坚定,拯救了肚子里的小生命,而她也要感谢这个小生命,才能在产检的时候及时发现这颗恶性肿瘤。

  石琨介绍,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卵巢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良性肿瘤一般无症状,除非出现并发症;而恶性肿瘤临床早期也无症状,即使到了晚期,症状也常常没有特异性(腹水、消瘦、贫血等恶病质),因此要鉴别其良恶性相当困难。

  “大多数卵巢癌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三期了,致死率很高。目前卵巢癌致死率占各类妇科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20%-30%。”石琨说。

  她建议,对待卵巢肿瘤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排除恶性,因此成年女性最好一年做一次B超检查;同时,应重视较久的卵巢功能障碍、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状、幼女卵巢增大、以及原疑为卵巢肿瘤的迅速增大、固定、变硬等可疑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