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从15日11点起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经过了一周时间的安全大整治,滴滴能否有效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呢?

  近日,笔者在北京市的不同地点,一共体验了四次行程,其中包括两次快车,和两次礼橙专车,发现新的深夜出行服务运营规则,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深夜出行变得更加有保障。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记者体验:接单的都是老司机记者体验:接单的都是老司机

  根据公告,从9月15日起,将按原计划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夜间运营规则。试运行期间,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23:00-5:00),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滴滴方面声称,在平台各项安全措施逐步落地和深夜停服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每百万订单车内冲突数由52.2单下降至44.7单。

  其中对于关注度颇高的深夜服务的司机,需要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的条件,目前来看确实已经做到。例如,记者在晚上11点10分预约的从北京双井附近到朝阳公园附近的一辆车牌尾号为02R2的紫色马自达优享快车,司机胡师傅注册时间是1013天,行程单数4944单。

  行程信息会自动分享给紧急联系人

  针对安全大整治期间滴滴方面推出的多项举措,笔者也一一进行了体验。

  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滴滴推出的“一键报警”功能。滴滴出行APP的行程页面和“安全中心”页面,都可以找到“一键报警”的醒目按钮,点击“呼叫110”后,手机将自动拨打本地110,而页面中也提供了车辆、司机信息以及当前所在位置的信息,方便与警方沟通。此外,APP提示,在乘客报警后,滴滴也将根据警方要求,提供相应信息。另外,“谎报警情将被依法追责”也被醒目提醒。

  其次,就是紧急联系人功能。在预约车辆之前,滴滴出行APP自动提示可以设置紧急联系人,记者按照提示添加了同事的姓名和电话。据介绍,开启自动分享行程或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行程信息会通过短信自动分享给紧急联系人。经过实测,记者出发后,同事的确收到了包含车牌、司机姓、以及行程地图的相关信息。

  第三,就是行程录音保护功能。司机胡师傅展示了司机的手机端APP上的录音安全保护界面。界面显示,“录音正在实时上传到滴滴平台,可作为申诉、差评、投诉依据”。公开报道显示,从9月8日滴滴试运行全程录音以来,目前录音功能已覆盖全部订单的78.9%。

  礼橙专车司机信息难核实

  据笔者体验,滴滴快车在接单后,可在司机的详情页面看到司机的注册时间和接单数量,均符合了深夜出行规则的要求。但礼橙专车方面,乘客端APP仍找不到司机的注册时间和接单数量,只能向司机进行口头核实。

  快车司机胡师傅的介绍,“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的条件,可以说的确能够“过滤”掉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司机,但“总数也就占到10%到20%左右,基本被刷的都是新注册的司机。如果司机真想使坏,光靠这些还不够”。

  司机:“安全知识考核两岁小孩都能过”

  总体来说,新的深夜出行服务运营规则,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深夜出行变得更加有保障。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首先,有司机师傅表示,从9月13日开始,滴滴方面在全平台开启了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且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但是司机闫师傅表示:“其实审核挺简单的,考试两岁小孩都能过的。他的安全知识考试就两个答案,一个是,一个否两个选项。比如‘你夜里开车允许你喝酒吗’,就两个选项,一个‘允许’,一个‘不允许’。这样简单的问题,有糊弄的嫌疑。”

  其次,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司机师傅表示同样存在着缺陷。因为“进行人脸识别的人可能并不是司机本人。”

  最后,也有司机师傅对全程录音功能的隐私权问题提出了质疑。

  另据介绍,为确保北京出租汽车运营市场平稳有序,近期北京市也开展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晚上11点后将严查黑车扰序及出租车拒载等违法行为,并激励出租车驾驶员夜间运营。

  对于滴滴而言,在整改之后重新回归,正如它自身在通告中所言,“保障司乘安全依旧面临较大挑战”,但经历过多起命案之后,滴滴或许再也没有试错的余地了,这也许是最有一次机会。希望舆论容忍的限度能够倒逼滴滴,从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时刻紧绷,全力确保乘客安全。而基础保障乘客出行权益的考虑,对出租车和黑车的治理,也该走向深入。

  新闻多看点

  8月26日起,滴滴宣布,自8月27日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继下线顺风车之后,9月4日,滴滴再次发布公告称,将于2018年9月4日启动安全大整治,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内地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这是滴滴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大的一次安全整改。

  来源: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