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柳卓楠报道:12月16日,2021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广州)创新高层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开幕。今年会议主题是“以创新驱动决胜‘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近80家国家高新区、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3000多名与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共议高新区创新发展。

  目前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69家

  “高新区用最小的土地、最高级的人才、最前端高端的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了国家创新的高地、产业的高地、人才的高地。”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捷说道。

  据了解,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1992年,国务院分两次集中批准设立51家国家级高新区。时至今日,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69家。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小瑛指出,国家高新区从成立至今带来了非常强的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从GDP产值来看,2019年我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超1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上缴税费1.9万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1.8%。在研发经费投入和专利授权数量上,均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高新区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四大区域高新区发展异质性明显。”李小瑛分析比较指出,长三角地区高新区数量最多,达到34家,但创新发展不一,创新头部效应突显。京津冀地区高新区以中关村为创新引擎,产学研互动表现最好,但创新发展呈现极化现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发展好,创新环境改革力度大。成渝地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双城经济圈推动协同创新利好。

  广州高新区提供创新驱动发展样本

  “此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也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广州高新区的飞速发展。这里无论从创新能力还是产业辐射、人才引进,都将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龙头。”宋捷说道。

  据了解,广州高新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3663亿元,财税总收入超过1300亿元,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第6名。目前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家,独角兽企业超过20家。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石介绍,广州高新区正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全面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产业上,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八大主导产业,打造万亿制造产业集群。在人才上,撬动60亿元社会资本,高标准设立了黄埔人才引导基金,出台多项人才政策。营商环境上,率先成为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成立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推出智能秒批等行政审批改革服务。“未来我们将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刘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