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的第一天。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新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我们大步跨入“二孩时代”。
2016年1月1日起,《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和国家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同步施行。其意义不仅是一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还将给我们的家庭、消费、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深刻改变。
从今天起,生育二孩的夫妇,再也无需缴纳社会抚养费或担忧被单位开除;从今天起,一般的家庭结构将会由“4+2+1”变成“4+2+2”,孩子不再是“唯一”,对两个小孩的教育也将与独生子女教育非常不同;从今天起,曾经的“姨妈姑姐”、“叔伯兄弟”等称呼也将回到我们的口中。
“二孩时代”也可能为部分家庭带来新的烦心事。现在养育孩子早已不是“加个饭碗加双筷子”那么简单,小户型可能不够住了,供学成本也将加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产科、儿科的床位或将变得紧张,幼儿园、小学学位也可能面临缺口。
2016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更为进步的时代,也是一个更需要努力的时代。而我们,也必须为那些将初初睁开眼的小生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黄宙辉吴大海)
60后
再回首几多感慨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对部分60年代生人来说,却有些感慨。生?已经错过了可以生育的年龄;不生?却有那么多的不甘……
“终于……可惜……”听到全面二孩政策在广东“落地”后,夕姨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四个字。
夕姨是60年代初生人,夫妻都在事业单位任职。三十多岁时,看着上小学的女儿,夕姨曾经“着了魔”一样地想再生一个孩子,“就想再生一个孩子能陪陪她,怕她一个人以后会很孤单,可是政策不许啊,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多个弟弟妹妹。”现在,政策放开了,已经出国读研究生的女儿也打电话回来鼓励她“抓紧时间快生”。
“但是我自己知道,已经错过了。不光是年龄和身体原因。”在夕姨看来,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陪伴的,如果现在生的话,到夕姨退休时,孩子可能还不满10岁,“虽然有时间,可是那个年纪的孩子正是要跑要跳,喜欢踢球、喜欢跑步,我要怎么陪伴他呢?接送他上学的时候,人家看着他的妈妈跟奶奶一样,我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呢?”
夕姨的丈夫是一个潮汕家庭的长子,长子长孙的意义,对一个传统的潮汕家庭非常重要。当年女儿出生后,夕姨和丈夫家族的关系,也埋下了一个再也解不开的“心结”。夕姨如今只是用一句“惯了”轻轻带过,那些唏嘘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去年女儿提出要去英国读研究生时,夕姨是鼓励的。但夕姨非常担心女儿的安全,生怕孩子有闪失。“前段时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我们的心都是提到嗓子眼的。”夕姨说。
羊城晚报记者 黄丽娜
70后
没有时间再犹豫
这是一个典型的“70后”家庭,先生姓张,1970年出生,妻子姓李,1976年出生。在单独二孩政策还没有落地的时候,他们就曾酝酿二孩计划。三年过去了,当全面二孩时代到来时,他们的计划还搁置着。在“奔五”路上的他们,其实已没有太多可以纠结犹豫的时间。
张先生是客家人,有6个兄弟姐妹,妻子李女士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一个女儿,今年已经11岁了。对于最初萌发生二孩的想法,张先生坦言自己并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已经有多个孙子。作为一个公务员家庭,张先生和妻子只会选择在政策范围内生育。现在政策已放开生二孩了,但他们仍然纠结,原因则是来自现实的种种困惑。
首先,所有70后家庭都有一对已年迈的父母,他们的年龄集中在60岁到80岁之间。张先生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而李女士的父母则在11年前帮助他们带过孩子。“当年帮了大忙!但如果现在再生一个,他们可能也已经无能为力了。”李女士说。
对于请个保姆带孩子,张先生坦言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不是熟人介绍、知根知底的保姆,把孩子单独给她带,还真不放心!”
生个二宝给大宝作伴的想法如今也发生了改变。因为他们11岁的孩子已经很有主见了。“等老二稍微长大时,可能已经过了一起玩的年龄!”张先生担忧。
夫妻俩如今也不想再体验一次带孩子的辛苦。好不容易,孩子到了11岁,他们才刚刚尝到一点孩子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甜头。张先生想到女儿很小的时候小病小痛比较多,成天跑医院,真心后怕。
李女士也快40岁了,她明白自己已步入“高龄产妇”的范围,怀孕的不易和种种风险也让她感到压力。
“如果二孩政策早几年出来,在我30岁出头的时候,一定生!”张先生和李女士想到了许多不生的理由,却找不到一个想生的充分理由。他们对记者说,一切顺其自然吧。只有上天赐给他们一个孩子,他们才会欣然接受。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