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建化橘红溯源平台

  化橘红发展的困境或许迎来了新的转机。

  化橘红等8种中药材入选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从种植户到职能部门,都希望通过立法解决长期制约化橘红产业发展的困惑。

  姚国林期望通过立法为化橘红定义,区别其他地方种植的橘红,按照“柚皮苷含量超过5%”来定义化橘红,其他地区的橘红就不能再冠“化”字头,化橘红产业才能迎来发展的春天。

  有了“身份保护”后,陈周华说,化橘红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化州可建立一个可溯源的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立法强制生产化橘红的各个环节加入到这个平台中。从种植户选取树苗开始,种植、采收、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都输入平台。这样,市场上每一个果子都能溯源,细致到每个果在哪棵果树、何时采摘、如何加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专家:保药材意在促中医

  作为可入药的果子,化橘红的溯源对药材“身份证”也有重要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林丽一直关注广东中医发展,他认为医药不分家,广东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提升药效,中医振兴有望。

  林丽说,中医作为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广东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可能其他省份中医比较萧条,但广东是例外的。”他认为,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仅有8个,以后会逐渐将更多品种囊括进来。医药不分家,广东通过立法方式保护中药材,实际是推动广东中医发展。

  具体到对每种药材的立法保护,林丽以化橘红为例进行解释,他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可溯源的资源库,给每种药材一个“身份证”。他说,因化橘红的特殊之处,在各种药典中,化橘红从清朝开始就被单列出来,与其他橘红区分。1958年起,有学者提出化橘红不够用,才逐渐将其他橘红列入化橘红范畴,也造成了如今的混乱。他建议,这次立法对化橘红实行品种单列,建立可溯源的资源库,才有利于保护化橘红。其余的7种药材也可以通过这个模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药材名一字之差含药量大不相同

  羊城晚报记者发现,除了化橘红,入选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的广陈皮、阳春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广佛手、何首乌等7种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与化橘红同样的制约因素。这些药材含药量高,但因为缺少一张“身份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产品。

  阳春市市委办相关人员说,与化橘红相比,阳春砂仁同样含药量高、身份难辨、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除了解决这些问题外,砂仁必须攻克产量难以提升的瓶颈。最道地的阳春砂仁属于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经过多年发展,亩产量已经提升到150斤左右,但还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市场存在以外地产品冒充的现象,阳春砂仁价格也无法大幅上升。砂仁卖不出好价,又无法大面积推广。所以,立法必须破解这种恶性循环,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记者了解到,广陈皮同样存在身份辨认难题。据报道,新会陈皮经营存在外地陈皮充新会陈皮卖、年份短的当年份长的卖等现象,给新会陈皮品牌带来极大损害。由于目前没有标准可言,市民在选购陈皮时很难辨别出其是否属于新会出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药典质量标准———陈皮”“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等的制定,对规范陈皮产业及提高陈皮品质起到重要作用,但仅规定了产品品质,并未制定现代化标准体系,规范其生产过程、贮藏年份、产地鉴别等。(全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