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召开,指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叶牛平日前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要推动广州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他还透露,广州将研究适度放宽户籍总量控制,并考虑非户籍常住人口的需要,增加积分入户指标。

  上半年直接融资同比增过半

  “城市规划管理表面上是一个涉及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事务,其实扩展来看更多是从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上做的一种制度安排,从而发挥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叶牛平表示,“广州提出枢纽网络型城市建设,实际就是要在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推动广州从全球要素配置和国际分工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他指出,广州要打造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不仅是一个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而且是要集聚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寻找广州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其中一个关键是引进和培育承担枢纽功能的企业,通过枢纽型企业形成要素和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今年上半年有16个世界五百强项目落户广州,投资总额超27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户将会促进广州进一步参与全国和全球的产业调整分工。今年上半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 。8%。南沙港邮轮需求旺盛,广州成为全国旅游规模第二大邮轮城市。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5 。6%,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20 。4%。叶牛平认为,这些数据反映出了广州的吸引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广州正深度融入国际合作体系、国际资源分工体系、国际要素配置体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

  此外,今年上半年广州直接融资规模1 。2万亿元,仅仅低于上海,比去年同期增长52%。他认为,这反映出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畅通,国内金融机构对广州的企业越来越青睐。“这是我们以前没有怎么敢去想的结果。”

  提升城市品质为“人”服务

  在被誉为“世界生命健康之岛”的广州国际生物岛,集聚了一些创新型企业,有干细胞企业广州赛莱拉,也有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测公司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叶牛平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是人才集聚,广州要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建设,为“人”这个核心要素服务,把人的创造力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没有公共服务品质集聚不了高等人才,广州不能老讲牛腩粉好吃,不能老讲一双拖鞋穿一年,也要讲国际交流”,叶牛平说,此次市委全会发布的实施意见包含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城市规划的精细化和品质化,要让这个城市适宜创新、创业、创造,聚集高端要素。此外还要搭建技术和产品、市场的桥梁,把更多精力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

  审批权打通“最后50米”

  叶牛平表示,要改革政府投资的审批模式,真正做到简政放权、集成服务。他表示,最近广州也在向北京等其他城市学习经验,比如北京在建设副中心过程中有一些很好的经验。

  “行政审批从万里长征到千里长征,一定要打通最后50米”,叶牛平说,否则不能适应城市建设投资和管理的需要。未来要强化市区两级分工,发挥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财权随事权转移,让审批权随着实施权转移。在公共服务方面,也要推动重心下移。如果公共服务设施建也不是区里建,管也不是区里管,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发挥出来。

  他还表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无论是基础设施领域还是公共服务领域,都要把企业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让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有效率的产品。

  研究提供更多入户指标

  据介绍,目前广州户籍人口800万,非户籍常住人口800万,广州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任务很艰巨。国家要求特大城市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同时要求解决常住人口市民化问题。结合这两个要求,广州的研究结论是广州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还有增长空间,会研究适度放宽年度户籍人口的总量控制,为更多在穗人员提供更多入户的指标空间。

  不过叶牛平表示,这种增加不是简单的增加,既要考虑城市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又要考虑城市结构和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公共服务能力,考虑医院、学校甚至住宅的分布情况。广州将进一步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并合理引导户籍人口均匀分布,更多引导入户人员向南沙、增城、花都等非中心城区移动。此外还要考虑长期居住在广州的存量人口的需求,积分入户总量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没有公共服务品质集聚不了高等人才,广州不能老讲牛腩粉好吃,不能老讲一双拖鞋穿一年,也要讲国际交流。

  行政审批从万里长征到千里长征,一定要打通最后50米,否则不能适应城市建设投资和管理的需要。

  会研究适度放宽年度户籍人口的总量控制。不过这种增加不是简单的增加,既要考虑城市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又要考虑城市结构和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公共服务能力。

  ——— 市发改委主任叶牛平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