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志愿者为外商指路(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摄广交会志愿者为外商指路(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摄

  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文明广州上水平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

  广州从2009年起进行“广州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调查。如今7年过去了,记者整理这些基于真实民意的调研样本,从中选取治安、社区环境、公民素质、志愿氛围等代表性项目,以数据为证,发现广大市民对广州城市公共文明的满意度有着显著提升。

  为了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长效机制,广州市于2009年开展了第一期“广州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市、区(县级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制度,为文明城市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7年来,为巩固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将创文工作常态化,广州市持续开展“广州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根据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2016年调查实施了新的测评体系和调查方式。

  入户调查+随机访问

  以今年以来的“广州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调查为例,在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的实际操作下,调查采取入户调查和公共场所随机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入户调查问卷和公共场所随机调查问卷。调查以一个季度为一期,每月各调查3~4个区,一个季度完成全市11个区的调查,每季调查样本量共2000个,入户调查和公共场所随机访问的样本比例为6∶4,其中,入户调查样本共1200个,公共场所调查样本共800个(分两种问卷),入户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5周岁且居住在本市1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公共场所随机访问则在中选的公共场所调查点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访问。

  2016年“广州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调查内容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5版)的测评指标设置,调查共25项指标,主要从反映城市文明程度水平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宣传教育”、“公益行为”、“市民素养”等方面以及创建工作机制建设等情况进行测评。各项测评指标的选择比例以1600份作为样本总量进行统计,其中,入户调查1200份,公共场所调查是将问卷一和问卷二合并得到完整的公共场所调查共400份。

  从“民意”看风气转变

  为了对比7年来的城市文明程度变化,广州日报记者选取了2009年11月和2016年第二季度的测评作比照。通过较具代表性项目的得分情况,展现广州市民对城市文明程度的切身体会。

  顺应社会发展及市民关切的变化,“广州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测评项目也在与时俱进地改变。对比7年前,2016年的测评增加了义务教育质量、社会诚信、邻里守望相助、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等项目,回应了社会大众的关切。此外,“本市组织开展的法治宣传教育参与率”等得分最低的5个项目,均为7年前所没有的新增项,也证明了调研不回避问题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