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项目示意图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项目示意图

  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

  今年8月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首次以市委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未来城市工作做出了全方位部署。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广州市国规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部署,从三个层面、十项举措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国规宣

  战略引领

  三个层面战略引领

  国际视野编制规划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规划是指南针,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作用。”市国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理清规划思路,以国际视野编制规划,实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战略引领。

  宏观层面,重点谋划开展面向2040年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适时启动规划期限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等底线。同时推进教育、体育、卫生、林业园林、交通、市政、水务、环卫等专项规划的整合工作,逐步实现“多规合一”,实现重要民生设施的规划落地。

  中观层面,考虑重点平台与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推进黄金三角区、国际金融城二期、黄埔临江经济区、空港经济区核心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另一方面,面向广大的城乡地区,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作为促进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

  微观层面,从人的尺度出发,做微设计、微环境、微交通。以规划设计精细化带动建设管理的品质化,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国际竞争力。

  枢纽城市

  重点围绕三大战略枢纽

  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

  《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广州要通过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国际枢纽建设,汇聚全球高端要素,打造综合性国际城市。为保障三大枢纽建设,广州要通过扩充和做强航空线、航运线、铁路线、城市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线,构建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的网络线路骨架,形成内外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

  市国规委表示,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综合交通战略研究,制订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交通规划实施优化方案,组织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研究。同步开展广州铁路枢纽与广州市域新增铁路线规划方案研究,落实新增铁路线站位方案。

  市国规委还将重点围绕“黄金三角地区”,优化琶洲地区规划,开展国际金融城二期、东延伸区规划,推进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地区的地下空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及入驻企业项目建设;继续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南沙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中新知识城等重点地区规划;继续推进白云新城及北部地区、广州北站、广州南站商务区、黄埔临江经济区、大学城创新谷、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审,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促进多点支撑格局的形成。

  城市设计

  让品质渗到城市每个细胞

  逐步推广地区规划师制度

  市国规委负责人表示,要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目标,以国际的视野、国家的视野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始终遵循“规划设计-工程-工程文化-城市文化”的提升路径,逐步建立“全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管控体系,让“品质”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

  为保证精细化、品质化城市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国规委正在开展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与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将全面梳理广州自然地理风貌,充分融入风廊、绿廊、山脉、水脉等绿色理念,让广州城市空间更通透开阔、城市环境更舒适宜居。

  市国规委还表示,将在金融城、琶洲规划设计基础上,逐步推广地区规划师制度,着力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文化自信的一流规划师、建筑师队伍。目前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多栋标志性建筑初步方案已产生,很快将会和大家见面。

  生态保护

  塑造依山沿江滨海城市特色风貌

  广州要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让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四季见花。市国规委表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一是通过绿道和“三纵五横”的生态廊道建设,将城乡绿网、水网生态空间连成一体,形成以北部山体森林、中部园林绿地、南部滨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水系为骨架的生态网络,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特色风貌。

  二是要保护城市生态底线。通过整合梳理各类型生态资源,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并推进《广州市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出台。

  三是要按照“生态隔离、组团发展、海绵渗透、绿网融城”的思路,加强城市集中建设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未来将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绿道网提升、河涌水系整治等工作逐步实施中心地区的生态廊道网络,成为广州居民生态休闲游憩的空间载体。市国规委还制定了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对每个江心岛屿划定生态控制线,并推进江心岛控制性详细规划。

  交通出行

  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市国规委表示,将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第一是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南沙增城从化花都等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区、主要客运枢纽间45分钟可达的时空目标。规划2018年建成通车地铁里程超过520公里(含现状),建设地铁十一号线(环线)、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实现广州主要客运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第二是通过推进道路品质化功能化改造、立体连廊建设和公交到家园三项工作改善市民步行环境。

  土地利用

  琶洲设计做到两个“加”两个“高”

  《实施意见》提出要有效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引领高端要素集聚。市国规委负责人表示,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实现了高端要素的集聚。具体做法可以总结为两个“加”、两个“高”。

  两个“加”,一是加大市政公建设施密度,在互联网创新集聚区30公顷范围内,道路密度增加46%,达到16.5公里/平方公里,轨道线路从3条增加到5条,配置地铁和有轨电车站点共5个(地铁站2个,有轨电车站3个),提升地区承载力和可达性。二是加强城市设计和城市特色营造,打造城水交融的开敞空间,形成多层次错落有致的天际线。两个“高”,一是实现高强度公共设施投入,构建步行公共空间体系、智能生态设施,并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公共部分地下空间分两层统一开发,并利用地下交通枢纽、公共通道、开发地块地下大堂将地铁人流高效引导至各项目地块。二是实现高效紧凑型城市街区,街区的尺度约80米×120米,30公顷划分为14个街区、可开发地块从9个增加到19个,公共绿地面积从34公顷增加到38公顷,使得规划布局更紧凑、街道尺度更适宜步行。

  公共空间

  精品珠江重点打造11区段9节点 

  《实施意见》提出了要精细化建设公共空间。市国规委表示,滨水空间与道路空间是市民最常接触的公共空间,正着力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整体环境提升。

  滨水空间方面,将重点围绕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打造“精品珠江段”。目前已组织开展城市设计、景观详细导则等工作,重点打造白鹅潭段、长堤段、海珠广场段、东湖段、岭南广场段、珠江新城段、琶洲段、金融城段、鱼珠段等11个重点区段,白鹅潭三江口、长堤两岸、海珠广场两岸、二沙岛西、珠江新城-金融城、岭南广场-琶洲、鱼珠码头、长洲岛-洪圣沙、南海神庙9个重要节点。

  道路空间方面,目前全市已初步选定12条道路试点实施“品质化微改造”,既包括具有近代广州传统风貌特点的道路,又包括在珠江新城内具有现代都市特点的道路。

  产业发展

  规划助力 

  产业转型升级

  市国规委表示,将在产业用地保障、园区规划建设、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特色小镇建设四方面落实全会精神,实现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科学统筹,促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用地上,将切实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做好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的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继续做好金融城、琶洲、南站、白云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土地收储,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站场红线外综合开发土地储备工作。重点开展金融城、琶洲、白云新城等区域以及市属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工作。按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开展广州市特色小镇选址与规划指引的制定,并逐步推进各个特色小镇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将特色小镇打造为广州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历史老城

  实施三微策略

  促进有机更新

  历史老城保护是全会的重点内容之一。市国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老城改造着重在历史文化保护中注入新的活力。老城的活力主要来自于老城居民的衣食住行,要通过完善配套、提升品质来促进老城有机更新。

  目前在老城的规划中采用了“三微”策略:首先,通过“微设计”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正研究选取数个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开展更高水平的城市设计,形成若干个尺度宜人的城市客厅。二是通过道路交通渠化改造,促进老城交通“微循环”。目前计划选取试验段试点交通路口渠化微改造,改善行人空间。三是通过场地和设施“微改造”,增加老城公共配套服务,构建15分钟社区步行生活圈,多增加一些便于交流、游憩、锻炼等日常活动的场地,重塑老广味的社区圈。

  市国规委表示,将继续落实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分期分批推进广州市历史建筑的推荐、申报、认定工作。加快推进北京路等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及报批等后续工作,开展人民南、海珠南-长堤、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修编。同时与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多样化的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共赢的改造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业主主动参与对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鼓励志愿者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达到更大程度的社会共识,将文化遗产变成社会财富。

  开展政策研究 

  加强实施保障

  此外,市国规委表示,还将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探索等,保障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效推进,更好地落实全会部署的各项相关要求。制度方面将重点关注深化城乡土地供给方式,研究支持新兴产业用地的实施意见。推动“策划-建设-运营-管理”流程优化,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发展用地政策落地,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与科信委合作开展孵化器相关土地与规划政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