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记者杨洋 通讯员陈桂芳、续静)近期校园欺凌事件频现,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家庭原因。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办,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广州市青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昨日举行“青春议事厅·健康成长零欺凌”活动,并发布《青少年网络欺凌调查报告》。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香港游乐场协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于今年2~6月在广州、香港、澳门及其他华人地区同步开展有关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调研项目,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穗港澳及其他华人地区24岁以下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3965份,受访者男女大致各半,平均年龄为16.17岁。

  高中男生是高危组别

  本次调查的网络欺凌行为是指骚扰、起底、诋毁、改图、骂战、色情简讯、开心掌掴、假冒、缠扰、抵制等十种现象。

  以最低1分(等同“没有”)、最高3分(等同“经常”)为标准访问受访者过去一年有否在网络上实施欺凌或被欺凌,调查显示,欺凌者的欺凌行为依次为骂战(1.69分)、骚扰(1.53分)、起底(1.42分)、抵制(1.36分)、改图(1.35分),受害人被欺凌的方式依次为骂战(1.78分)、骚扰(1.66分)、起底(1.54分)、改图(1.37分)、诋毁(1.35分)。

  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曾经向别人施行网络欺凌的受访者占68%,其中澳门最高,占86.2%;曾经受欺凌的占72.9%,其中澳门为86.4%,广州为71.2%。调查显示,有61.4%受访者既是欺凌者也是受害人。

  调查显示,欺凌人来自朋友(占29.8%)、学校某人(占22.8%)、陌生人(占18.6%)、网上认识的人(占10%);就广州地区而言,欺凌人的前三位分别是陌生人(占39.8%)、学校某人(占25.3%)、在网上认识的人(占21.7%)。

  就广州地区而言,欺凌的目的依次是有趣(占36.4%)、发泄愤怒(占27.3%)、他们应得的(占27.3%)、报复(占23.6%)。

  数据显示,将受访者按学历分组,高中组别的凌欺者及受害人比率均是最高。高中组别有46.8%在过去一年成为了网络欺凌的受害人,同时有40.7%曾向别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网络欺凌的受害人与欺凌者均显示男性比女性多。由初中开始网络欺凌比率开始高升,高中组别网络欺凌的高危组别。然而,虽然大专生的网络欺凌比率开始下降,但仍有3成受网络欺凌影响。调查组建议,如资源有限,可先针对高危组群即高中男生提供支持。

  当遭遇欺凌,广州地区受访者首先的反应是拦截欺凌者(占37.8%),其次是离开网络(占28%),再次是不做任何事(占24.4%),只有14.6%的受访者会关掉计算机。

  专家:

  欺凌行为没有赢家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副主任王嘉认为,欺凌事件中,直接受害者一定是受欺凌者。如果持续或长期遭受欺凌,会诱发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报告显示,无论是受害人或欺凌者,他们的抑郁、焦虑及压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亲身经历欺凌事件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状况更呈现轻微焦虑及中等抑郁,有时候欺凌者状况甚至比受害人更严重。

  “这次调查发现网络欺凌者及受害人出现角色重叠,其中61.4%受访青少年既是欺凌者也是受害人,由此不排除有青少年采用以欺凌回击欺凌的方式。”王嘉说:“希望各专业机构在开展‘防欺’‘反欺凌’服务的过程中,要关注受欺凌者、欺凌者、旁观者等多种角色,在开展预防教育的时候,要传达‘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欺凌,更要从自身做起,拒绝欺凌,绝不成为欺凌者’的信息。”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自2013年开展“青苗教室”青少年成长教育服务,协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挥潜能,提升解决困难、处理冲突、自我保护的能力,近期将举办防欺凌讲座、防欺凌情景剧、防欺凌海报智绘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此展开防欺凌社会倡导行动。想了解“青苗教室”活动详情或预约参加防欺凌系列活动的市民,可拨打12355进行咨询。

责任编辑: GD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