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加大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保护,让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支撑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目前,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单位数、实现税收、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撑起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是促创新的重要主体,还是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力军。”日前,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肯定了广东民营经济的作用,同时提出要在营商环境、融资、外贸、民企创新活力和政策落实方面下功夫解决存在的问题。

  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广东民营经济目前呈现出“三大特色、四大作用”。特色之一是数量多,民营经济单位数占全省市场主体数的97.7%,超过1000万户。二是门类全,民营经济已涉足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产业体系。三是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有15家,全省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8家是民企,涌现出华为、腾讯、美的、TCL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单打冠军”。

  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单位数、实现税收、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国第一。但在营商环境问题上仍面临堵点、痛点、难点。马兴瑞分析,一方面是“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是办事难、办事繁,部分事项审批流程不够优化,环节过多、链条太长,存在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

  政府应如何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马兴瑞说,广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行政审批总量压减比例超过50%。广东还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

  不过,他也表示,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如何让企业办事不难不慢等方面,广东的改善的空间还很大。“从长远来看,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实际上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根源上、系统上,战略性、前瞻性地解决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改善提升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应该更有作为、更有担当的领域。” 马兴瑞表示。

  融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除了营商环境,中小企业还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马兴瑞直言,融资问题“既是民营企业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我们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问题”。

  当前,广东利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在解决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广东结合“数字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广信用应用和实施联合奖惩,助力金融机构减少获取企业信息成本、节省审批时间、优化贷后管理,让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在落实好国家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支持方面,马兴瑞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广东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978亿元,同比增长34.6%。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健全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措施,为中小企业增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此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多措并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马兴瑞说。

  稳外贸:支持民企利用进博会等重大平台扩大进口业务

  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其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1/4。其中,民营经济是广东进出口大户,2017年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6%。“要稳外贸,首先必须稳民营企业。” 马兴瑞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在三方面做好工作。

  在千方百计拓市场方面,每年组织1万家次企业参加400场以上境外展会,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在积极主动扩进口方面,支持民企利用进博会等重大平台扩大进口业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装备进口。在大力培育新业态方面,推动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等发挥功能作用,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以上。

  民企创新活力:加大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力度

  在持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民营企业迈过“转型的火山”方面,马兴瑞明确表示,政府将主要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上下功夫。

  第一,要确保各项创新支持政策一视同仁覆盖所有民营企业。

  第二,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大力推进10000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在各细分领域分批次培育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第三,要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为民营企业搭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的平台。

  第四,要加快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最严格地保护民企知识产权,加大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力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政策落实落地:将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对于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如何避免“卷帘门”、“弹簧门”和“旋转门”,保证真正落到实处?马兴瑞表示,企业反映的政策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政策不配套、措施不精准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去年8月,广东印发“实体经济十条”,从社保、用地、技改等方面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截至今年9月底,已累计为企业直接减负约1230亿元,其中企业反映最实用的三个措施是降低社保成本、税收负担和用电成本。“我们要解决政策措施看着好看、念着上口、用起来难的问题。为此,今年8月我们对这‘十条’进行了修订,推出了‘新十条’,目的就是使政策更好用、更管用。”

  为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7日,广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0条59项有针对性具体措施。

  “目前,我们正抓紧研究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稳定社保缴费政策,适度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等成本。近期,广东还将成立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策统筹,要让已出台的政策落实落地,让准备出台的新政策更加精准。” 马兴瑞说。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