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
所谓竹木门就是以前这里在卖杉木、竹木的地方,韩江这里有个码头,从上游运了杉木、木炭来这里上码头来卖,城门两侧就是两排铺面,专门卖木炭、杉木条,这地方在当时的贸易还是非常繁荣的。
据史料记载,潮州古城墙先后历经十几次修建,保存城门四座,并建城楼,其中最为壮观的当属广济门城楼。广济楼旧称东门楼,几百年来都是人们进出老城区及韩江航道的重要驿站。
郑鹏
以前这里的东门广场,这一侧就是东门车站,东门车站的前身是一个运动场,当时举办篮球比赛就在这里,另一侧是东门旅社,以前这里就有一些摆摊的,早上有卖豆浆、白粥,晚些时候就有一些卖膏药、走江湖的,这里很多,有的表演吞剑、吞铁钉。
每年春夏之际,韩江水涨,所有城门都会关闭,城墙发挥堤防的作用。广济楼正对广济桥,登楼眺望时则别有一番景致,潮州内八景中就有“东楼观潮”一景,而这也成为古城区不少老住户独有的回忆。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潮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陈雍
每年发洪水都会有很多人登临东门楼,也就是广济城楼上观看滔滔江水,我小时候居住在附近,也曾和弟弟、叔叔一起到城墙边上玩水,水位高时能到大人的腰部这里。
与“东楼观潮”相呼应的,则是潮州外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暮春三月,江水上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中段十八梭船连成一线,似长龙卧波。而这一景致在1958年湘子桥的大修中一度消逝,原有梭船被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
以前的桥面是很窄的,两辆车对行都不能顺利通过,到了1979年,继续对桥面进行修复,就在改为两车道的两侧加设两条人行道,对两岸人民的通行出行更为便利,1977年一直到1989年,在韩江大桥开通前,湘子桥一直是沟通两岸的重要枢纽。
在世纪之交,滨江一带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10月,潮州政府出资2.4亿元修复明代广济门城楼、古城墙与韩江北堤、城堤,建设一条集水利、城建、交通、旅游、文物保护于一体的滨江文化长廊。而城墙外的居住区,也从此成为了历史记忆。
市韩江河道堤防管理局副局长 许克庭
1999年就开始对城堤进行移民拆迁,主体工程是2000年开始,2002年完成建设任务,整个工程长2.3公里,投资2个亿左右,对原有堤身比较低薄的城堤加高培厚,同时结合水利防灾减灾要求,对城墙城堤基础进行灌浆,结合城市建设修复古城墙。